本报记者 蔡培仁 秦越
昨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文艺会演在晋江西滨镇文化广场举行,全镇各界各业人士齐参与,以歌为媒、以舞为介,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一场文艺晚会、一场线上党史知识有奖竞答、一场党史学习教育书画作品展、一场“邮票上的党史”主题邮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滨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让辖区居民品足了精彩丰盛的红色文化大餐。这也是西滨镇抓好经济产业和人居环境,发展教育事业和文化融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小镇,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01走实又走心 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活起来
漫步在西滨镇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抹醒目的红。跃进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党建阵地、农贸市场旁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宣传口号……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与这座宜居宜业精品小镇相得益彰。
据了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滨镇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和宣讲方式,镇机关干部、各村社党组织和群众内外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统一,高举红色旗帜,力促党史学习教育走实又走心。
在刚刚过去的6月,西滨镇结合“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实践活动与“七一”走访慰问,开展了一场“党员走一遍”活动。镇科级干部带队深入村社区、企业“三送三听”,为全镇党员送上党史学习礼包、党章徽章纪念章和组织关怀,倾听党员的意见诉求、对村级换届的看法及对西滨的发展建议。
在活动期间,西滨镇科级干部按照分组挂钩联系各基层党组织,逐一走访挂钩联系党支部,深入各自挂钩联系党支部党员家中面对面交流,送上节日祝福,让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村里现在有什么困难吗?”“要保重身体!”这边,在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同时,西滨镇党委书记王沂鸿问起大家的日常生活,希望老党员用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积极为西滨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叮嘱老党员要注意健康,保重身体。
“当村主干几年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对村(社区)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一边,在村书记、村主任家中,西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人选周嘉琛带队和村主干进行了交流,听取大家对村级换届的看法。
在晋江市华银鞋材有限公司,西滨镇党委副书记张玉玺带队和企业党员们展开热烈讨论,听取大家对西滨发展的意见建议。
通过“三送三听”全访活动,西滨镇党政领导走进全镇每一位党员家中,激励动员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党员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新局、奋进新征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在西滨热起来、活起来。
02 活力又美丽 抓好产业环境强起来优起来
产业兴,百业兴。五年来,西滨镇坚持抓改革、促转型,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加快纺织染整、机械制造、鞋材鞋业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工业区全面铺设天然气管道,传统工业企业升级使用清洁能源。企业申报技改项目、科技项目和产业转型项目25个,累计投入12.31亿元。加强企业技术储备,企业通过各类标准认证证书9张,石达、宏泰、铭兴、卓睿等公司分别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等。
值得骄傲的是,西滨镇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多年位列晋江市首位。
项目,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倚。近年来,西滨镇以房地产、商贸物流、钢材贸易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其中,思进村区域改造开发地块完成一期建设,盘活闲置多年的商住地块,建设永隆江滨城小城市综合体;引导华昂、中秦等贸易企业回归设立销售公司;引进盛丰物流、桐徽同盛等知名物流公司进驻,完善达发物流产业配套,形成区域物流枢纽;支持福明鑫公司利用现有仓库运营培育钢材市场。据悉,五年来,西滨镇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主体累计新增600多家,是上个五年的2倍。
一手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好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五年来,西滨镇坚持重统筹、优生态,镇区环境越来越美。
据悉,西滨镇策划落地21项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投入5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投入200多万元完善交通和停车设施,疏通城镇“微循环”。西滨镇的交通圈、文化生活圈、健身圈等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同时,西滨镇坚持生态护镇,投入近1500万元实现全镇生活污水管网(二期)全覆盖和小姐港护砌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常规检查和夜间巡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以创建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镇为契机,西滨镇推行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效改善镇村环境。投入100多万元,进行路灯维修、垃圾桶更换、垃圾分类亭设置、管线箱柜等节点设施美化提升;重点对拥军路、海滨街两侧的背街小巷进行拆违疏通、道路硬化等,累计拆除“两违”3.8万平方米、硬化路面2100多平方米、规整各类缆线2000多米;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投入28万元对农贸市场及周边进行标准化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农贸市场管理有了较大提升。
2020年,西滨镇获评“国家卫生镇”;2021年,获评“省级文明镇”。
03用情又用力 民生教育事业好起来精起来
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让每一个适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优质的教育,是群众最关心和最期盼的。五年来,西滨镇把教育事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开展特色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共享,开启了精品小镇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空中菜园、小农场、纸艺坊、沙水区……走进西滨镇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西滨镇中心幼儿园,园内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一个功能齐全、规范通畅、优美整洁,集儿童化、美观化、教育化为一体的幼儿教学活动场所。近年来,该园秉承“用心呵护、用爱成长”的办园宗旨,本着“以爱筑巢、和谐共融”的办园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富有童趣”的教育环境,凸显“暖巢共融”的教育特色,形成了“以爱育爱”的园本文化,完成了两项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先后获得“晋江市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验校”、“泉州市安全学校”、“晋江市三八红旗手单位”、“晋江市青年文明号”、泉州市五四红旗(团)总支部等荣誉称号。
教育发展拼的不只是硬件,在软件上下工夫同样重要。硬件改善了,“不遗余力地抓内涵建设”成了西滨镇教育发展的另一奋斗目标。“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这是西滨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小镇所树立的理念。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2020年,西滨镇成立教育发展促进会,募集资金878万元,为“学在西滨”和发展西滨优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西滨镇教育发展促进会创会会长黄趁银说,近几年来,西滨镇每年都投入大量教育经费支持学校软硬件建设,2019年投入教育经费430多万元,支持西滨中学建设学术报告厅,建设中心小学综合楼和智慧校园,支持中心幼儿园添置教学设备,建设足球场;下一步,拟投入3000万元,将全镇仅有的10亩空地作为幼儿园新园的建设用地,现已进入设计阶段。教育的发展单靠政府的推动远远不够,教育发展促进会是在大家用情又有力的支持下成立的,将为“学在西滨”,办好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强镇梦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在教育事业上下工夫,西滨镇以民为本,积极推动其他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西滨不断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兜底保障;持续加大“救急难”和临时救助的帮扶力度,及时救助因病因灾导致生活遇到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对象;帮扶慰问社会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等;优抚优待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累计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金、生活补贴等社会补助救助资金50万元;推进廉租房配租配售工作,解决困难职工群众住房问题,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96套,改造房屋1.5万平方米;完善西滨镇卫生院设施配套,推动西滨镇卫生院与陈埭中心卫生院建立紧密医共体关系,有力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同时,加快推进海滨社区巷道、杂地硬化、绿化、美化,持续开展“裸房”整治工作;加快推进跃进村石结构危旧房整体改造,累计新批50宗翻建手续;推进思进村社区“十个一”公共服务设施及水电、通信、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到位。引导各村(社区)积极策划增收项目,建设实体经济配套服务,发展楼宇经济,跃进村、海滨社区均实现村财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思进村集体、村民通过出租回迁安置店面、商品房,年收入可增加55.2万元。
04 优化又提升 未来五年西滨美起来富起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西滨镇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传承发展“晋江经验”,围绕“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小镇”目标,融入泉州环湾发展,对接晋东新区建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人居环境、民生事业、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产业更强、环境更美、民生更富、社会更和谐的精品西滨。
未来五年,西滨要成为更具活力的创新小镇。第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引导一批中小企业转向高端生产,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电商、楼宇经济、物流业等商贸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动力,力争五年后“三产”比例占国民生产总值40%以上,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整合,互动发展。
未来五年,西滨要成为更具品质的宜居小镇。完成思进村商住新区、跃进村危旧房改造,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完善一批交通圈、文化生活圈、健身圈配套建设,推进城镇面貌不断改变。更加重视城镇文化建设,丰富现代文明城镇内容,完善城镇功能配套,提升精品城镇品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镇”“省级文明镇”成果,加快生态修复,建设富有时代特征的精品小镇。
未来五年,西滨要成为更具质量的幸福小镇。加大民生投入,致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和谐,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未来五年,西滨要成为更具包容的文化小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完善社会化服务、法治化建设,构建政府、社会与群众共治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在文化融合上下工夫,用晋江精神、西滨气质推动各界进一步融合,形成合力推动西滨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