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看 深沪——海丝小镇的“别样风情”

浔兴方维灿车间

现代化企业厂房

全国文明村——运伙村

深沪镇养老院

本报记者 施蓉蓉 秦越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深沪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从“靠海吃海”,到内衣纺织、拉链、漂染、渔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稳健发展,城乡建设焕发新活力,民生事业多点开花……

入选第二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深沪褒歌,传唱的是渔民的生产劳作;进入新时代,一首首赞歌,歌颂祖国的发展。回望百年征程,这些赞歌也是深沪的“发展之歌”……

01经济社会发展之歌 ——《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一首《走进新时代》,歌颂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靠海吃海”的深沪,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仅向海而兴发展蓝色经济,内衣纺织、拉链、漂染等产业也焕发生机。

“以前钓鱼是为了生计,现在,钓鱼是高端的休闲方式,这变化是巨大的。”今年69岁的渔民老张说,他开始出海捕鱼那会,渔船还是帆船,没有天气预报,没有仪器,出海捕鱼全靠一代代渔民积累下来的经验。

高吨位渔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导航、声呐捕捞技术……改革开放后,古老的捕捞业,在以深沪渔港为中心辐射出的海域内,焕发出现代化生机。正值休渔期,站在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数百艘渔船停泊在港口,一眼望去,颇为壮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有着“三湾十六港”之称,深沪湾便是其一。如今,这个传统的渔业港口将紧扣“海丝”主题,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滨海资源环境优势,依托传统产业布局和港口发展,打造集“生态宜居、滨海旅游、现代工业”为一体的深沪海丝风情小镇。

近日,记者来到浔兴集团原成品二车间,整个车间忙碌而有序。

据了解,浔兴集团原成品二车间,有近400名员工。作为车间主任的方维灿,凭借其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带动车间全体员工节成本、降损耗、控品质、提效益,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责。2007年12月,他所在的车间被命名为“方维灿车间”。在他的影响下,车间里的优秀员工也充分发挥出思想觉悟高、组织观念强、业务精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在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条件逐步成熟后,浔兴集团党委于2021年1月正式成立方维灿车间党支部,筑起车间的红色堡垒。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深沪镇规上、固投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13.91%、3.68%,内衣纺织、拉链、漂染、海洋渔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增长73.9%、44.89%、35.71%、405.7%,规上企业从原来111家增至182家,总数位列全市第三,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77家。蝉联“中国内衣名镇”称号,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经济实力跻身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新增46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总投资150.23亿元。远洋渔业作业区通过验收并投用,成为全省唯一远洋渔业专用码头,年进港渔获物达5万吨。

02城乡建设发展之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在3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带着投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火热激情,唱响了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唱豪迈的当下、展望美好的未来。如今的深沪,主动融入市域总体规划和晋南辅城发展框架,加快镇区改造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当心爱的活力,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乡村处处添光辉。

“运伙村原名吕宅,偏于晋南一隅,百姓生活艰苦。1912年,许运伙出生在菲律宾一个华侨家庭,后返回家乡吕宅。1929年4月,许运伙前往菲律宾求学,不久加入菲律宾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许运伙从上海回到家乡,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他为掩护战友而牺牲,而这也是运伙村名字的由来。”

在许运伙纪念亭前,运伙村党支部书记许锦芳的声音响亮,声情并茂地讲述烈士的光辉事迹。今年4月1日,深沪镇开展“学党史、忆先烈、重走革命发展路”活动,在运伙村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以烈士命名的运伙村不仅是革命老区村,而且还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前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今年初以来,运伙村迎来了一批批前来上“党史课”的“学生”。

整洁的村道旁,绿树粉花,空气里满是清新的泥土气息。沿村走来,友尚公园、许柴佬纪念园、贤鉴公园、许运伙纪念亭、廉政文化园、人口文化园、体育文化展览馆等配套设施,目不暇接,宛如世外桃源。

一个从战火与硝烟中走出来的村庄,如今演变成一个美丽安宁、宜居宜业的幸福村。

除了运伙村,华海村、东华村也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都结合自身特色,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近年来,华海村两委充分运用“山、海、侨”优势,以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为契机,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带领群众开展建设,如今村中高楼林立,别墅成群,环境优美,企业星罗棋布。东华村打造标准农田,全村耕地有1200多亩。近几年,该村建设东湖公园、绿化、村中道路拓宽、路灯、微景观等大大小小项目66个,完成投资1700多万元,极大美化村容村貌,大大改善了村居环境。

乡村振兴号角全面吹响,城镇建设也日臻完善。海丝文化公园完成东入口、木栈道及北大门工程;完成2期镇区立面改造景观提升工程;公交枢纽站投用,出行更便捷;新增1000多个规范化停车位,交通路网更加完善。

03民生事业发展之歌——《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

一首《越来越好》唱出人们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不断向好、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喜悦之情和幸福感。而惠民利民也一直是深沪镇常抓不懈的工作,并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6月30日上午,结束期末考试的孩子们走出校门,相互之间还在讨论着考题。你一言我一语的童声在深沪中心小学新校区回荡着,在夏日里,让人觉得充满着美好和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百姓眼中,能在家门口有好学校,幸福感便会倍增。为回应民生期盼,近年来,深沪镇聚焦教育,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学100%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深沪中心小学新校区、深沪镇中心幼儿园翡翠湾分园、深沪中学教师宿舍楼建成投用。首峰中学通过省二级达标复评,7所中小学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华峰小学获批筹建实验小学、科技综合楼建成投用,深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主体完工,金屿幼儿园通过晋江市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全镇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全省首个镇村两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建成投用4家敬老院、4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东华、运伙纳入晋江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村;完成深沪卫生院提标改造,120应急救助站投入运行……

除了教育,近年来,深沪还加快建设养老、医疗等民生供给体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根本目的,全力办理6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和33件民生微小事,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近日,记者探访深沪镇养老院时,住在深沪镇养老院的杨阿婆说,每天三餐都有人煮好了,还经常有很多人来关心关爱我们,过得很舒心。

提起深沪,不得不说的还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名扬海内外的美食、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深沪褒歌等非遗项目、遍地开花的社团组织等。这些都为深沪海丝风情小镇充实了内涵。而深沪镇党委政府,也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成功举办首届晋江市特色小吃烹饪职业技能竞赛和第四届美食旅游文化节。连续举办两届“回味千年古镇——深沪”徒步活动。深沪鱿鱼干、深沪糖芋等10种深沪小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深沪水丸、深沪冰饼制造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非遗技艺“大北船”顺利下水。镇海宫“送王船”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深沪人更有归属感。

04党建引领之歌 ——《跟着共产党走》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

一首《跟着共产党走》表达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无限热爱和无比信赖之情。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沪强化党建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沪镇坚持“学”“做”“两手抓”,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学深走实悟透新思想,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从“实”学,提升党史学习引领力。召开全镇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凝聚全镇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泛合力,构建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镇村企业党组织学习教育网络,党组织层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从“新”学,提升党史学习便捷度。组织开展深沪镇“百年华诞,党在我心”党史知识竞赛;面向全镇中小学生举办“百年党史少年说”讲党史短视频比赛,将党史学习教育带进校园;充分利用安业民烈士陵园、“八·二三”炮战遗址、革命老区村运伙村等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党员到现场开展活动,利用多媒体、专家讲解、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确保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从“深”学,提升党史学习覆盖面。充分利用深沪丰厚的文化底蕴,多维度、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诗词协会、灯谜协会、音乐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晚会。此外,深沪镇侨史馆将于“七一”揭牌,通过华侨烈士展厅诉说红色侨史文化。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沪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我为企业解难题”相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主要领导带队深入19个村(社区)、相关镇直单位、重点项目等一线开展学习调研,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聚焦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关注领域,深沪镇策划生成多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抽调经发办、规建办、国土所等相关业务科室人员组建企业用地手续服务组,指派专人跟进,协调解决企业在手续办理上遇到的难题。

下阶段,深沪镇将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创新,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生动、深入人心。以“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为抓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等为内容,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精心抓好各项中心任务,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秉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工作理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基层治理工作实际,推动学习教育与基层治理工作双促进、双丰收,以良好的学习教育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