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灵源:知行合“一” 持续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

灵水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

小学生跟随老党员参观了灵水社区侨史馆。

张前小学操场改造。

党员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灵源企业办工作人员走访企业,了解需求。

本报记者 林伊婷 秦越 文图

在曾林社区,通过近邻党建聚合力,一直困扰群众的婚丧办理无场所的难题得以破解;

在小布林社区,社区两委带领居民一起大拆违法搭建、拓宽村道,建设微景观,村庄颜值大提升;

……

近段时间以来,晋江灵源街道的群众常能有感于民生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幸福。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灵源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守正创新,积极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灵源落地开花。与此同时,灵源街道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街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提质等具体工作相结合,构筑了灵源干事创业强大气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奋力书写灵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党建引领 幸福灵源铿锵奋进

6月28日,由灵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组织开展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知识竞赛在灵源官方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晋江灵源”正式上线。此次答题活动共推出100道题,包括中国党史知识、晋江党史知识及“晋江经验”主题等相关问题。

连日来,“今天你答题了吗?”成为灵源街道党员干部间聊天的开场白。灵源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线上党史知识竞赛,让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方便大家学习参与,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活”起来、“火”起来。

一首首红歌唱响,一场场“学党史 感党恩 跟党走”基层巡讲,一个个爱国教育基地现场教学,一件件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近段时间以来,无论在机关、企业、学校、医院,还是在社区的厝边头尾,灵源红色氛围越鼓越浓,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翻涌。

据了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灵源街道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街道第一时间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制定学习方案,进行专题部署,明确从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两个维度策划生成了30项富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形成党组织牵头,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

灵源街道相关领导介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街道重视以项目化、方块化、特色化来推进学习深入。同时,注重挖掘特色资源,多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例如:利用“侨”资源,开展“侨心向党——侨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党建篮球赛、机关趣味运动会等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群众品足了精彩丰盛的红色文化大餐;通过组建老党员宣讲团,让一堂堂生活党课走进基层……

学史力行,知行合一。灵源从党史学习教育伊始,就注重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以“为群众办实事 为发展添动力”为主线,通过“再调研”注重紧扣中心所需,组织所能,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及时将群众关切的“问题清单”变为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例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灵源街道实施灵水、林口农贸市场“变美工程”,推进灵水社区等一批道路“白改黑”,小布林社区恒泰路完成临时搭盖拆除及道路拓改;曾林集中婚丧办理场所建设有序推进等。据悉,目前,灵源街道已梳理出以项目建设、人居环境、社会民生等为主题的问题清单150多条,落实整改销号超半数。

灵源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振发表示,学史明志,学史力行,灵源街道将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厚积薄发 做优服务推动发展

“没想到以前至少一周才能完成的政策申报工作,现在一天就能全部完成。”不久前,灵源街道辖内一企业人事负责人陈女士通过“JIN企先锋”平台快速完成了科技创新奖励扶持的申报工作。她表示,“过去企业办理政策申报往往需要多次奔走,自从灵源街道推出线上审签模式,咨询、申报、审核、审批都可以线上完成,很方便。同时,街道工作人员还会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推送政策、线上指导,服务非常周到。”

据了解,今年以来,灵源街道围绕晋江市委提出的“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部署,为企解难事,持续优化“JIN企先锋”平台服务内容,在创新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数字化+政务”,积极为企业打造“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平台。自今年4月开通以来,先后帮助10多家企业申报超过2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补助。

今年5月,在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揭幕仪式上,灵源街道办事处与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校地合作签约,成立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灵源街道技术转移中心。与此同时,由该技术转移中心直接推动的首个校企合作项目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福建省蓝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也落地签约。

“得益于灵源街道为我们企业牵线搭桥,我们与福大光催化研究所快速实现了合作,共同研发出了多元催化工业废气净化装置,该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业废气的净化率,还为晋江鞋业与印刷业企业降低了环保运行费用。”福建省蓝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设备生产基地也已落户灵源。而之所以选择灵源,看中的正是灵源服务企业发展的用心与决心。

据了解,近年来,灵源街道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积极搭平台帮企业促项目,着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不断做优服务,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通过创新校企合作,灵源街道成功牵手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福大厦门工艺美院,创新开设了校地协同创新实验营,探索了导入产业课程、共享实验室等模式,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仅近2年,灵源推动的校企合作项目就超35个,为企业带去超千万元的收益。

与此同时,聚焦精准服务,今年以来,灵源坚持抓要素保障,先后协调解决了渠梁电子公司、晋宝工改工产业园等多个重点项目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加快建设落地。

奋进的号角不断吹响,印证着灵源高质量发展提速的脚步——2020年,灵源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5.9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05.9%,位列全市第3名;财政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约40%,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灵源街道办事处主任陈高攀表示,营商环境是吸引力,也是竞争力和生产力。灵源将持续聚焦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生态、城市品质等多维度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先进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为灵源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内外兼修 打造文明宜居环境

“政府为民办实事,灵水菜市场改变太多了,卫生变好了、占道经营少了,逛菜市像逛超市,很舒心。”日前,在灵水农贸市场购物的灵水居民王秀足说,改造前的灵水农贸市场内部环境昏暗、污水横流,市场出入口及过道上总是被摊贩用于摆摊设点,拥挤不堪。经过街道系列整治提升后,如今实现了提升。

灵源农贸市场的改变,是灵源借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群众关切入手,提升城乡环境的一个生动截面。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把工夫下在平时。如今,灵源正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并从中历练出了创建文明城市常态化的作风。

近期,在灵源街道各社区,一场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聚焦市镇两级交叉督导发现的问题清单,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干,积极开展整治清理工作,在街道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据了解,为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灵源街道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居环境问题,详细制定了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常态化工作方案,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做法、看成效、查问题、作指导、促提升,每周督查组深入各社区查看人居环境提升成效,实行一周一通报。这样的“一线工作法”也让社区不敢闲,更不能闲。同时,街道还通过组织现场交流活动,以先进促后进,积极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6月27日,在灵源张前社区,一场“喜迎建党百年,共建美丽灵源”的主题党日活动,吸引了社区及共建企业支部的党员共同参与。整治现场,党员们手持扫帚对社区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垃圾进行清理,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据了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灵源街道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中做表率,积极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良好氛围。

今年来,在灵水社区灵秀家园小区里,通过近邻党建,以小区兼和党支部为核心,党员楼栋长、党员为主体,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司成立的小区红色帮帮团,构建起“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党员”的党建组织框架,以党建打通三方协调治理链,成功说服小区业主清理公共区域杂物,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提升小区文明形象。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如今,近邻党建在灵源街道“多点开花”,并有力地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我们希望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的重要抓手,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实践中实现‘看见人’‘调动人’,从而‘感染人’,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灵源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持续发挥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在小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带动居民群众从“站着看”向“跟着干”转变。

初心如磐 牢牢托起稳稳幸福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路走来,灵源坚持聚力民生提质,打造幸福新灵源。

夏日的阳光照耀在灵源张前小学崭新的绿茵场上,映在学生们欢笑的脸上。大课间,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操场上奔跑嬉闹,活力十足。

张前小学校长吴长清介绍,此前学校一直没有较为正规的操场,一些基础体育运动无从开展。今年在灵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灵源教育发展促进会、社区乡贤的大力支持下,操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包括有环形塑胶跑道、长直形跑道、羽毛球场、人造草足球场等。

据了解,去年,考虑到张前小学建设年限较早,校舍抗震力度不达标,为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安全,灵源街道投入近80万元加固修缮了小学教学楼。

“现在小学建得很好,教学环境提升了,学校还设置了很多特色课程,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我们都很开心和放心。”张前小学学生家长何先生笑着说。

张前小学的变化是灵源街道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环境及质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灵源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辖内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20年,随着灵源群峰小学、张前小学、林格小学获评“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以下简称“义标校”),灵源街道也成为全市率先完成“义标校”全覆盖的街镇。近三年,灵源各小学、幼儿园通过迁建、改扩建共新增1545个学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灵源聚力打造家门口优质教育的目标指引下,灵源教育发展促进会在不足2个月的时间内,收到社会各界认捐教育善款超2000万元,顺利成立,目前促进会已累计开展多场捐助帮扶活动,为学在灵源和发展灵源优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改变的不止教育。一直以来,灵源街道坚持聚焦民生短板持续发力。近五年来,灵源城市管理愈发精细,条块联动、“阳光治违”,获评省“无违建”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示范点;推进世纪大道、绕城高速等沿线环境整治,完成灵顶路等一批道路建设,大力推进“河长制”,掀起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医养结合服务不断提升,创新拓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项目获全省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扶贫助困行动助推全面脱贫;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深度推进基层服务社会化,建立“五化联动”社区综合治理运作模式,平安建设达到新高度。

百年华章启新程,初心如磐向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灵源正以党建聚起蓬勃力量,在全街道上下统一思想,焕发奋斗热情,奏响实干强音,为“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