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诗伟 秦越
重温入党誓词、颁发50年党龄光荣勋章、党员“薪火相传”结对……6月29日,在晋江市永和镇,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活动隆重举行,活动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永和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党建坚强堡垒,在压紧压实党建责任、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党建项目幸福度等方面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晋江中部的中心门户正在强势崛起。
01党史学习教育 融入实践 见行见效
全面开启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永和镇按照上级部署,紧抓“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立足实际,充分调动全镇党员积极性,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社会做好事”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党史学习教育迅速升温、全面铺开。
永和镇坚持精心谋划,为学习教育开好局、起好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史理论学习,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多形式、多载体开辟“建党百年”栏目,定期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活动,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氛围。结合英墩等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基层、进村社、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活动,推动边讲边学边受教育,接受精神洗礼,引导广大党员、学生厚植爱国爱党情怀。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实践活动,深入项目、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优化审批流程,简化辖区涉电业务手续,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方便企业及群众办事。
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政领导班子深入一线开展镇容镇貌、农贸市场、交通秩序、校园周边、公益广告等提升行动,切实解决一批“脏乱差”问题,全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调研活动,以“爱永和、美家乡”活动为载体,力促党员干部带好头,全面推进废品回收站、违章搭盖、流域治理等整治行动,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02抢抓机遇担使命 交出晋中发展美丽答卷
高质量的党建也推动了永和镇的高质量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稳步推进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持续向好。
回顾“十三五”,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2020年以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永和镇始终坚持心无旁骛抓牢实体经济,引导帮扶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制造方向转型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完成福厦高铁、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永和段和快速通道东石连接线等多个项目安征迁,推动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晋江段正式通车,为全市及永和发展夯实基础保障,并成功解决一系列征迁遗留问题。
永和镇还致力强基础、补短板,推动城镇品质提档升级。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科学统筹城镇建设,推动“一心四区”连片联动发展,不断提升路网建设、供水供电、排洪排水等设施保障功能;建成加环文化广场、侨城足球公园,镇域实现公交路线全覆盖。着力打造晋江中部中心门户、高铁新区城市窗口,镇容面貌得到新提升,发展空间、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和流域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实现旧貌换新颜。
同时,进一步深挖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编写《初心印记》,建成比干精神代代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古民居党建文化长廊,创新打造“巴厝红”大舞台,并推动“永和山前火把节”跻身泉州市第六批“非遗”名录,提升“浙平国”妆佛的宣传平台,深化“一村一品”新时代文明实践舞台建设;发挥24个村文明促进会作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让文化内涵更加深入,爱党爱国爱乡和忠诚担当文化精神在海内外彰显,“美丽乡村”建设更有品质。
在党建引领下,永和镇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速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短板,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汇聚海内外永和力量,筹集超1.6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并推动一批校园扩容改造提升项目,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学义务教育创建全覆盖,深耕“一校一品”建设;以镇域三所中学为主体,实施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提升素质教学水平;成立季延中学英墩校区,加快高铁新城实验小学及实验幼儿园、晋中实验小学南峰校区、晋中幼儿园、晋中职校等一批优质学校的设计、征迁、建设,着力打造晋中教育品牌。民生保障上,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全员全力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更加注重医疗事业发展,建设英墩华侨医院国医馆、晋江市名医工作站,与厦门儿童医院签约成立医共体,常态化开展医界乡贤反哺家乡卫健事业系列活动,全面消除医疗机构“空白村”现象,筹建晋中医院项目,整体提升医疗水平,让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03凝心聚力启新程 再谱高质量新篇章
当前,永和镇迎来了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征程的关键期、机遇期。
在新的发展阶段,永和镇将保持发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紧抓“两高”时代契机,主动融入“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规划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晋江中部中心门户、高铁新区城市窗口,全力推动永和向晋中强镇目标奋进。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永和将坚定不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突出集群集聚,高层次提升产业能级。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系统谋划产业升级改革,破解发展的壁垒和瓶颈,扩宽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发展,引导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产能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龙头领军型服装面料企业,构建全链条服装产业生态圈,提高永和产业集群竞争力。以点带面加快石材旧厂房“腾笼换鸟”,引导石材企业向建材仓储物流、绿色建材、装配制造等产业转型。
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完善物联网、智能穿戴、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物联网产业园,补强“纺织服装+智能+健康”链条,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整合布料经营集中区的资源,统一规划建设布料专业市场,打响永和服装品牌名片。
稳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主动融入高铁新区建设,发挥区位交通优势,规划建设高速高铁沿线经济带,以坂头道口为中心,打造标准高配套优的高铁新区;以西坑道口为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产业,推动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其二,优化治理能力,高定位提升城镇品质。聚焦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城镇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着力改变城镇发展方式、优化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镇品质。
主动融入全市主城区建设,完善镇区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推动东部快速通道、高铁新区至镇区道路、开发区至镇区道路等项目落地建设,实施旧东石连接线(战备路)、群华路等一批道路拓改提升项目,构建内通外达、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启动永和村传统民居保护性规划,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程,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港湾式公交站点、路灯亮化提升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重要通道节点景观,让城镇功能更全、品质更高。
构建“大城管”管理体系,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强化“两违”治理,优化危房翻建审批流程,推动城镇管理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补齐村级消防设施,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自然灾害等应急体系建设,持续乡村平安建设。
其三,聚焦生态保护,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永和人居环境水平,高质量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持续打造一批省市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环卫保洁“精品村”,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扭转环卫水平落后局面。实施景观提质,推进镇区加环文化广场—姚金策古民居—学府路沿途改造,打造“精品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把控空气质量关,治理废塑等区域性生态环保问题,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小城镇”。持续巩固石窟治理成效,推动巴厝村、西坑村等一批石窟公园项目建设;深化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水库环库截污工程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
点面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新增培育一批省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培育一批“美丽乡村”“绿盈乡村”;鼓励发展数字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抓实抓细、稳妥推进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持续深化“一约三会两队”基层治理,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深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全方位激发乡村活力。
其四,突出以人为本,高起点办好民生实事。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以群众为中心,精准发力,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主动融入全市医共体战略,优化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整合英墩华侨医院、永和卫生院等资源,加快推动晋江市医院晋中分院项目建设,吸引高端医疗机构、专科权威项目到高铁新区及镇区设点或合作,突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常态化开展医界乡贤反哺家乡卫健事业活动,探索更深层次医疗协作;依托永和卫生院、英墩华侨医院培育医养结合示范点,开展居民健康社区服务综合试点;优化养老布局,实现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活动场所全覆盖,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精准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全力做好疫苗接种任务。
发挥季延中学品牌效应,以镇域三所中学为主体,做大合作办学,探索组建校际联盟;加快推进季延中学英墩校区扩容改造建设,永和中学宿舍楼加固竣工,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实验小学、晋中实验小学、晋中职校等优质学校,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推动一批省级、泉州市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助推“学在永和”品牌建设,整体提升次中心城区的晋中教育质量和城市品位。
在资源挖掘与文化传承上下功夫,深化“一村一品一舞台”项目,逐步推进集乡土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农耕文明传承、乡村治理、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特色乡村记忆乡村文化建设,打造独具永和特色的文化品牌。
实现永和高质量发展、攻坚破局,关键在党、在干部,永和将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牢抓实思想政治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汇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的使命征程奋勇前进,向晋中强镇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