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伟强 秦越 通讯员 许黎星 文图
内坑,正咧红!
在晋江西部一隅,有一片红色土地,系全市2个革命老区基点镇之一,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独特红色基因、红色资源。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内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成事,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已发展成为晋江门户新城、物流集散中心、新兴产业基地……“红色老区”变成了“红火地区”。
01党委书记讲党课 党性教育再深化
“听完今天的党课,让我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更有干劲。我将把党课精神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勇于担当,探索创新,在追赶超越的征程上一路前行。”6月28日下午,晋江内坑镇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会上,内坑镇党委书记林灿煌结合工作实际体会,以《感悟百年伟业 传承红色基因 在提速老区振兴、建设晋江门户品质新城中展现担当作为》为题,为与会党员讲专题党课,引发了党员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
林灿煌表示,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守初心使命、激发为民服务的“动力源”,是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根基的“奠基石”,是锻造干部队伍、提高斗争本领的“必修课”。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努力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勇于担当、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合格干部。
悠悠百年,风华正茂。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留下了很多“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如今,走进内坑的“烽火记忆”,仍然能让你“一片红心”熊熊燃起。
1931年11月,内坑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砌坑村党支部成立,“红色火种”从砌坑村传播到整个内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坑曾是中共泉州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活动区域之一;是中共晋南特支、中共晋南县委的主要活动基地之一;是中共泉州地下党组织隐蔽基地之一;还是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机关和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部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内坑被省政府授予革命老区基点乡(镇)称号。
改革开放后,内坑镇历届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起轻型加工工业较为发达的农工贸新型城镇,曾被称为“晋江粮仓”,实现了人民生活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跨越。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镇党委、政府规划推进了五大开发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东鞋西瓷、中部轻工”的发展格局。2010年随着福厦高铁晋江站落户内坑,镇党委、政府抓紧成立内坑区域项目建设指挥部,确立“晋江门户新城、物流集散中心、新兴产业基地”的城镇发展定位,全面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加快发展这种热潮,推动内坑从交通闭塞区向重要交通枢纽、从革命老区向经济新区的转变。
如今,内坑镇坚持“晋江经验”引领,不断发扬“烽火内坑”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克时艰、接续奋斗,在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方面成绩显著,切实为“晋江经验”添力。
林灿煌表示,全镇党员干部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要敢于担责担难担险,砥砺奋进办实事开新局。要夯实基层基础基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团结之帆,以“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的奋发姿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责任感,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全力绘就提速老区振兴赶超发展、建设晋江门户品质新城的奋斗画卷,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02践行群众路线 赓续红色基因
“很激动能获得这枚纪念章,这是党组织对我们老党员的最高奖赏。”6月18日,内坑镇举办晋江首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90岁老党员李家集戴上纪念章后很激动。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衷心希望党和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
今年以来,内坑镇广泛开展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在镇、村等显著位置设置公益广告、张贴宣传标语、打造景观造型;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整洁干净的城乡面貌向建党百年献礼;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就近前往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亭顶“红色粮仓”、砌坑革命史陈列室等党史学习参观点,进行现场教学;在全市率先隆重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等形式,持续造浓建党100周年宣传氛围。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社会做好事”“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等活动,精心谋划推进了一批涵盖发展空间拓展、品质城镇建设、民生保障提升等领域项目,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结合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祭扫内坑革命烈士陵园活动;组建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讲解员队伍,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组织内坑镇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开展“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专题座谈会;举办“温党史、知党情、近党心”红色记忆在内坑——线上党史知识竞赛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接下来,内坑将持续发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良好开局基础上,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充分挖掘、用好用活内坑红色资源,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砌坑革命历史陈列室、亭顶“红色粮仓”等红色教育阵地为载体,继续把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和“红色课堂”,拓展“红色旅游+”思维,探索打造以党性党味、爱国教育为主线,融入乡村田园风光、亲子农场、红色旅游等特色精品项目。
03坚持党建引领 各项事业全面“开花”
5月31日,中国共产党晋江市内坑镇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回顾过去五年,内坑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保持定力,提振精神,奋勇拼搏,各项事业全面“开花”。
林灿煌在作报告时说,五年来,内坑镇综合实力跃升新高度。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3.84%,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长58.33%,经济指标综合考评成绩连续五年位列全市前四。鞋塑、建陶产业总产值增加至237.66亿元,陆地港升格国际港口,开通国际货运航线,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突破900万件,获评“中国优秀物流园区”。51个重点项目、133个技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约80亿元、40亿元,恒安智能化生产基地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获评“中国鞋都·拖鞋名镇”,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位列224名。
五年来,城乡面貌绽放新风采。镇区控规覆盖面扩大至29平方公里,城乡规划覆盖率实现100%,城镇化率提高到61%。建成站前东西大道、品牌工业城横三路、双垵公路等20余条道路,公路总里程增加至210.85公里,晋江动车站升格为二级站。污水管道总长突破4万米,综合整治河道20.98公里,加塘溪(内坑段)治理一体化项目完成征迁,九十九溪双溪支流右汊河段位列泉州市河流第一档次。7个村获评各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荣膺泉州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泉州市“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五年来,民生福祉焕发新质感。策划生成内坑实验小学、第二中心幼儿园、内坑中学一级达标高中创建项目,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升格本科。内坑卫生院新院区建成投用,获评全国促进家庭健康先进医院。新增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3个村级敬老院。在全市率先建成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亭顶、砌坑、长埔获评省级文明村。内坑获评“省级文明镇”。
五年来,社会治理创出新成效。深入开展“三拆一清”、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违章搭盖、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专项整治行动,施划停车位2800多个,整治裸房538宗、平改坡343宗,站前广场、“两高”及重要通道沿线景观显著提升。市星级平安村创建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全面推行基层议事协商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深化“三治融合”,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长埔村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黎山村创新善治积分制做法并成为省级平安乡村建设积分制试点,获评省级安全社区、泉州市平安乡镇、晋江市五星级平安乡镇。
五年来,党的建设展现新活力。打造“烽火内坑”党建品牌,以点串线打造党性教育红色走廊,建成亭顶“红色粮仓”、镇级党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一批党建教育基地,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和五峰公园动工改造并被列为2021年省党建重点项目。打造40个“星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入章”扩面提质。镇团委获评泉州市五四红旗团委。镇“老党员之家”获评泉州市示范“老党员之家”。电教片《泥土的芬芳》荣获全国电教片三等奖。党委工作绩效评估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三。
实施“四大工程” 全方位打造晋江门户品质新城
今后五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内坑镇提速老区振兴赶超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战略机遇期。内坑镇将全力争当老区振兴赶超发展标兵,全方位打造晋江门户品质新城,在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中谱写内坑新篇章,力争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5%,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5%,镇域综合实力实现赶超进位。
全力推进产业更高能级创强工程
抢抓晋江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政策利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加快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力推进城镇更可持续创活工程
全面对接闽西南,全面融入“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城市布局,以规划、建设、管理“三个一体化”,持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民生更有质感创优工程
全心全意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更好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品质生活的新向往。
全力推进治理更深层次创效工程
对标治理现代化要求,拓宽共建共治共享参与途径,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