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蓉蓉 秦越 通讯员 许筠钰
英林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因其镇区核心社区英林村处于地势四围较高,中间偏低的地段,其状若摇篮,闽南话谐音为“乌篮”,而衍称为“英林”。
“乌篮”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拼搏的英林人,培育出以男装、泳装为主的实体经济产业,城乡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事业之花也在这片热土绚丽绽放。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过去,英林镇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是什么,让“乌篮”持续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激情?
是什么,让“乌篮”力量充分凝聚?
也许,在这10个人的讲述中,能找到答案。
01产业发展:“年产56.6万吨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7月初将全面投产”
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国良:公司由中国500强企业恒逸集团与福建化纤龙头企业锦兴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一直以来,晋江党委政府都很认真倾听企业的声音,及时出台鼓励企业发展壮大的新政策,这些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业界的投资信心。当前,公司年产56.6万吨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一期)7月初将全面投产,今年年产值预计28亿元,明年预计年产值达35亿元。
近年来,英林镇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令人振奋。2020年规模工业产值327.9亿元、限上批发零售148.8亿,分别是2016年的1.5倍、2.3倍。三次产业结构从0.46∶72.4∶27.14优化为0.41∶68.5∶31.09。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晋江经验”的引领,英林镇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坚持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扎实推进产业强链补链、数字赋能,男装产业引领行业发展,泳装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健康产业初见雏形。近年来,英林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实施重点项目65个、完成投资76亿元,26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逸锦化纤项目正式运营。全国鞋服行业首个5G专项应用落地柒牌,劲霸连续17年蝉联中国男装第一价值品牌,英林泳装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劲心劲意等企业发力医疗健康产业。
02乡村振兴:“现在,我家门口就是花园”
三欧村村民洪茵娜:以前门口这一片没有硬化,角落也是垃圾堆,下雨天就很泥泞,夏天味道也很臭。现在,村里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微景观建设,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亲戚朋友都说,现在我家门口就是个小花园,既美观又能休闲,烦心事变成幸福事。
近年来,英林镇坚持因地制宜,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20万元以上。深入开展“一革命四行动”,清理溪流沟渠21公里,造林绿化1600亩,铺设污水管道167.2公里,回填废弃采石坑8万立方米,建成占地75亩的英山生态公园,建成微景观185处,“一村一景”微景观成为英林乡村建设靓丽“名片”。培育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4个、泉州市乡村振兴试点村2个、晋江市乡村振兴试点村6个,创建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下阶段,英林镇将全面梳理镇域范围内耕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以泉州市乡村振兴全域推进试点镇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培育特色村、精品村、示范线,串点连线成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线路;重点推进三欧村省级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建设,支持湖尾村文创项目落户运作和乡土人才入驻,开展微整治、微改造,活化利用老旧建筑,打造人文气息浓厚、地域特色彰显的宜居村落。
03 交通建设:“道路畅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英林村村民洪健康:如果要我说这几年英林变化最明显的地方,道路肯定要“上榜”。镇中心红绿灯四个方向的道路都进行了改造提升,路况变好了,停车也更有序了。草马路、晋南快通、创业路、兴业路等道路建设,让我们出行更便利了,走亲访友也好,开店做生意也好,都能深切感受道路畅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主干道形象焕然一新,“四纵四横”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荣获泉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英林城镇发展已拉开架势!中心镇区商贸功能逐步提升;虺湖生态新区规划形成中间成果;美丽乡村示范区提档升级;滨海拓展区旅游培育取得初步成效,湖尾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产业创新园区以泳装时尚小镇创建为抓手,成功列入泉州市第一批市级特色村镇创建试点名单,这些发展变化令人欣喜。
下阶段,英林镇将在区域功能上再完善,塑造城镇发展新格局,如推动城镇向东拓展、向南延伸,构建“一心两轴五区”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推动英林进入“高速时代”;开展“三旧”改造,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启动英林园商住配套、特色小镇会客厅启动区建设;严抓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04老有所养:“住在这里很温馨”
当前,英林镇镇级敬老院共有1家,农村幸福院6家,全镇20个村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418张。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英林镇于2017年首设“敬老感恩”月,发挥各村老人协会、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共同营造敬老、爱老、尊老的良好氛围。
下阶段,英林镇将把有限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实实在在办好民生实事。特别是倾斜资源,支持、推动养老服务和扶贫救助工作。
英林镇让德敬老院负责人吴其仁:现在我们院里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2岁了,大家都觉得住在这里很温馨,一日三餐到点就备好,每天上午9点到10点大家会一起做体操,每周四还有画图活动。平日里,图书室、活动室等功能区也可以供老人休闲娱乐,其乐融融。
05 公益慈善:“凝聚了更多海内外英林人的‘英林心’”
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之一的施明丽:一转眼,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5年了。这5年,英林心成立了心商店,举行了拍卖会、慈善晚会,成立了上海站,做了很多突破和创新,收获了很多感动,感谢英林心带来的正能量。通过这个平台,也凝聚了更多海内外英林人的“英林心”,大家有信心也会更努力把英林这张公益慈善名片做得更响亮。
2016年2月13日,晋江市英林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成为梦想开始的地方;2016年7月23日,“心商店”开业,这里,让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12月16日,世界英林心·上海站成立,凝聚了大爱和乡情。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紧扣教育、慈善、强村、敬老、生态五大主题,立足打造“百年公益、百年教育、百年产业、百年生态、百年人文”的定位,回应关切、弘扬公益,创新思路、拓展载体,开创了“公益+商业+文化+创业+精准扶贫”公益慈善新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成立,进一步凝聚了海内外的“英林心”,还加入中国慈善联合会,举办全省首场镇级公益慈善拍卖会,接收善款2.54亿元、物资51.53万件,心商店营业额突破3000万元。
下阶段,英林将继续弘扬慈善文化,发挥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示范带动作用,造浓全镇公益慈善氛围,擦亮英林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06 教育氛围:“在这当老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英埔中心小学教师郭争:教师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这几年,英林镇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成长的平台,比如名师工作室、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等,让老师受益很多。而且英林尊师重教的氛围很浓厚,在这当老师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付出也收到认可,是很棒的感受!
英林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书育人环境,另一方面优先加强教师队伍人员、经费、待遇保障,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安心从教。英林镇还制定“5421”教育发展规划,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综合运用名师工作室、名校跟岗学习等平台,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开设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尊师重教周”,表彰在英林教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尊师重教先进个人、集体。近年来,英林镇奖励优秀教师3053人次、奖励金788万元。
下阶段,英林镇将持续落实“5421”教育发展规划,扩容学前教育、优化小学教育、提升中学教育,重点实施英林中学和南湾中学改扩建、英林中心小学和东埔小学整体迁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
07社会治理:“英林是一个包容、有安全感的地方”
英林镇个体经营商户施安娜:小的时候,我就常跟父母来英林买东西,那时候觉得英林很热闹。现在,我在英林开店也有9年了,看着英林慢慢改变,比如以前新大街会比较拥堵,现在越来越有秩序,管理也更到位了,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巡逻的人。感觉英林是一个包容、有安全感的地方,今年我开了一家分店,期待陪伴我长大、立业的英林,越来越好。
强势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六守六无”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英林派出所获评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星级平安村覆盖率达75%,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五星级平安镇。建立镇村两级“评理调解室”,设立英林镇劳动仲裁分庭。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成1个镇级消防站和5个微型消防站。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复学。
下阶段,英林镇将加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六守六无”平安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信访“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法治英林建设。
08 奋发有为:“加快全方位推进英林高质量发展超越”
英林镇党委书记吴靖宇:展望未来,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我们要牢固树立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激情,担当新使命,明确新坐标,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为引领,扎实推进产业、城镇、乡村振兴、民生等事业,加快全方位推进英林高质量发展超越。
未来5年,英林镇将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做优增量支撑转型,强化创新促进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充分彰显英林山的秀美、海的大气、水的灵动、城的精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育强农业、提升颜值、拓展内涵,深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建设;坚持共建共享、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对标治理现代化要求,完善法治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治理格局,全面提升镇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09民主协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西埔村党支部书记洪我海:以前村里的事情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表决的,而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的参会对象不仅有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还有老人代表、各角头代表、利益方代表等,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而好的沟通可以减少很多矛盾,促进协商事宜的落地,真正做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2017年3月,英林镇成为晋江市基层协商民主工作试点,西埔村“埔顶寮会议”会址修缮就是其中的典型。2019年,全市开展乡村善治试验——推行基层协商机制现场推进会在英林镇召开,西埔村作为全省乡村治理体系暨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参观点并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2020年,嘉排村、清内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据悉,至今,英林镇已先后成功实践了52个具体协商案例。
下阶段,英林镇将深化乡村自治实践,发挥西埔村、嘉排村、清内村等乡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广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推进村级自治章程修订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三治融合”乡村善治模式。
10 文化魅力:“在东埔打篮球,氛围不亚于职业篮球赛”
东埔篮球队吴辉棋:每次出去打球说我们是东埔村篮球队的,别人都会说你们村的篮球场地太牛了,感觉很骄傲。篮球文化兴盛也推动村里篮球运动场所的建设,可以说,在东埔村打篮球,氛围不亚于职业篮球赛,观众都是几千上万人,加上有专门维持秩序的志愿者队伍,无论是打球还是看球,东埔村都可以带给大家很棒的体验!
东埔村篮球盛行,东埔村篮球赛事画面入选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央视宣传片,而以篮球为主题的公园和微景观,为篮球文化锦上添花;排球之乡——嘉排,有4支排球队,兼有6个露天排球场和2个排球馆,2019年,嘉排村排球队荣获2019年全国业余排球精英赛总决赛冠军;“柯派丑角表演”艺术家柯贤溪是沪厝垵村人,沪厝垵村在旧村改造建设微景观的过程中,将柯贤溪高甲戏文化融入其中……在英林镇,巧妙将本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的还有很多,不仅为村庄增添了文化底蕴,而且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可供休憩、休闲和运动的场所,深受村民欢迎。
下阶段,英林镇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做优小罗溪艺术团、南英诗社、嘉排排球之乡、东埔篮球名村等精品文化项目,打响英林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创建,抓实文明村、文明单位等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常态化机制,争创更高层级文明乡镇。
用活红色资源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英林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工作要求,用活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见行见效。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英林镇“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分解56个重点专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活动开展。
学深悟透,入脑入心。抓住镇村企校四个层面重点群体,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镇级层面,镇党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头专题学习研讨,镇机关党总支带头开展“学党史 忆先烈 守初心 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村级层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利用端午期间,组织滩涂赶海、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把党史教育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企业层面,在柒牌集团“红色车间”举办专题党课,邀请老党员挖掘特色党史资源,组织参观西服生产车间、分享车间先锋党员“微故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学校层面,利用“爱心城乡”小罗溪艺术团创排革命题材高甲戏腔《绣红旗》和《样板戏串烧》,开展“童心向党,薪火相传”党史学习教育进学校等活动。
拓展载体,活用资源。发挥英林镇红色教材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就近学习教育。比如,启动晋江沿海区革命纪念馆修缮提升布展工作;用好泉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埔顶寮会议”,组建17人的志愿讲解队,生动讲解埔顶寮故事;举办“百年百铭 红心向党——闽南红砖雕刻展”,展示百年党史大事记、红色嘉排人物志和百名党员铭心声。
聚焦民生,办好实事。把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社会做好事”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累计走访重点工业企业102家,协助14家企业解决用地难题。梳理确定河道清淤、道路提升、学生食堂优化等三件民生实事,正在加快推进。
下一步,英林镇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造浓宣传氛围;二是办好系列活动;三是办实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