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满城绿意皆是景 园林城市好入画

本报记者 蔡斯洵 秦越 董严军

“青山绿水绕城郭,绿树红花引蜂蝶。”如今的晋江,风景如画。踏上崇德路,满目绿意,好似正在穿越一条“时光隧道”;世纪大道绿树掩映、繁花盛开;长兴路、湖光路上也各有景致。

“出门见绿地,散步入公园”,对于今天的晋江人来说,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近年来,晋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拓展城市“绿量”,加强晋江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截至2020年底,晋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03%、绿地率达39.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8平方米,林地保有量约12.28万亩、森林蓄积量约35.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4.53%。

01道路景观 打造城市风景带

道路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风貌的一张明信片。世纪大道便是晋江城市形象中最靓丽的一笔。

今年年初,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开展了市区城市干道花化彩化工程。春天里,驱车行驶在世纪大道上,所行之处,皆是花红叶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怒放的三角梅,热情、大方,迎风摇曳,炮仗花、黄花风铃木等,打造了繁花似锦的道路景观。夏天一到,火红的凤凰花热烈绽放。再到秋天,晋江街头将迎来熟悉的那一抹粉红。一排排的美人树,将如约盛开,朵朵粉色花儿高攀枝头,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更显绚丽多姿。

过去几年,晋江持续深耕道路景观建设,不断提升道路景观品质,先后完成机场快速路和平路两侧景观提升工程、晋江南高速出口连接线拓改及周边环境整治景观工程、晋江市江滨南路道路旁绿地景观提升工程、迎宾路北延伸道路绿化工程、深安线永和马坪至安海外曾段改造绿化工程等38个较大绿化项目及一大批景观提升工程,共完成绿地新改拓建220多万平方米,城市重要通道景观全线提升。

许多市民纷纷点赞,“走在晋江的路上,随处可见美不胜收的风景。这些年来,晋江城市景观从单一生态景观向观赏景观提升,整座城市更有美感。”

02基干林带 构筑海岸线的绿色屏障

历经两年多的建设,晋江市沿海大通道防护林景观线现已顺利完工。

如今,在沿海大通道西侧超过9公里的绿道上,散步、慢跑、骑行、游赏的市民随处可见。

沿海大通道景观线是晋江市沿海基干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泉州生态连绵带“一湾”——“环泉州湾沿海带”示范性项目之一,绿化总面积约70公顷。

“项目遵循城镇自然山水脉络,用绿道串起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资源,分为‘田园门户段、活力缤纷段、自然乡野段’三个特色风貌段,打造‘春夏秋冬四时生长’的全季景观,努力营造一条防护功能强,生态景观丰富的防护林带。”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的建成,从晋江大桥至泉州湾跨海大桥北侧沿线串联起一条集生态保护、景观体验、休闲运动、地方特色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带,实现沿海景观的华丽蜕变,对构建高颜值、高质量的沿海防护林,加快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这些年来,晋江把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作为一项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来抓,重点针对风口地段造林,优化树种选择,创新管护机制,确保沿海基干林带有人种有人管,将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沿海区域造林绿化统筹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

“十三五”以来,除了晋江大桥至石狮蚶江湿地沿线(晋江段)——沿海大通道景观线项目外,还完成深沪湾风口林带修复、沿海大通道(深沪东山至英林埭边)林带修复和景观提升4000多亩,投入资金近1亿元,在晋江海岸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03品质公园 派发“城在林中”的民生福利

对于晋江人而言,有一种幸福叫做“我家门口有公园”。

今年是八仙山公园投入建设的第十五个年头。经过十五年的精心打造,现在的八仙山公园,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山水相依,形成了以八仙阁、古大厝、书法石刻园、亲子乐园、桃花林等为主要景点的城市综合性山地公园。这个用地1019亩的城市综合性山地公园,已成为市民回归自然的诗意栖息地,每天来这里休闲运动的市民达上万人。

除了八仙山公园外,近年来,崎山公园、晋江南岸生态公园等综合性公园也逐步建成开园。

来到晋江崎山公园,园区内流水潺潺、山林郁郁葱葱,石艺主题区、花海主题区、山林主题区三个项目区各有特点。一座景观多样、自然野趣、功能丰富的城市山地公园跃入眼帘。园区内还有亲子园、疏林草地、篮球场,让入园的成人、儿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晋江南岸生态公园也备受市民青睐。绿地、水系、榕树、网红球场……走进晋江南岸生态公园,自然、生态、野趣的气息扑面而来。周末,不少市民驱车而来,参观游览、运动休闲,在公园席地而坐,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目前,晋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级公园有十几个,包括敏月公园、世纪公园、江滨公园、绿洲公园、竹树下公园等。除了市级公园外,磁灶三吴村休闲公园、英林三欧村休闲公园、永和玉湖村健身休闲公园等一批镇村级公园也成为市民游客的观光打卡点。

这些年来,晋江以“品质建园”为导向,不断推进公园及其配套设施新改扩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7.44亿元,城市公园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除了建成投用的公园外,一批在建公园也备受市民关注。紫帽片区的紫湖郊野公园一期施工现场,林下清表等工作正有序推进。紫湖郊野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晋江市首个集观光性、生态性、原生性于一体的城市郊野公园。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18.3亩,规划坑塘湿地体验区、台地净化区、城市活力阳台体验区、龙眼林采摘体验区等四大功能分区。

“随着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公园是许多人闲暇放松锻炼的好去处。”家住梅岭街道的王女士表示,如今在晋江,有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在林中”的福利,大家的生活更添绿意、更加惬意。

04蓝色海湾 守护候鸟栖息地

在泉州湾河口,每逢候鸟迁徙的月份,数以万计的候鸟来此栖息、觅食。这些精灵,给美丽的城市海湾增添了新的活力。作为濒危物种的黑脸琵鹭,也成为泉州湾河口的重要“客人”。

为了进一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今年3月份,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泉州湾西侧晋江段,在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长约7.2公里,总面积5892亩。保护区内除了黑脸琵鹭等多种珍稀鸟类外,还有中华白海豚,是国家重要湿地。

“该整治范围历史上是特色产品‘陈埭蛏’的传统养殖基地,1982年互花米草入侵后,生长迅速,蔓延面积达5000多亩,侵占大部分滩涂,挤占红树林和陈埭蛏生存空间,导致鸟类失去栖息和觅食空间,严重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此,晋江着手该区域生态修复工作。

据了解,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包括互花米草整治、红树林生态修复、鸟类栖息地营造、海岸生态化改造等4大工程,分两期建设。

“其中互花米草整治是采取红树林替代、水淹防控、人工管护三种整治方案;红树林生态修复通过改造宜林滩涂,因地制宜进行集中连片修复和零星补植修复;鸟类栖息地营造包括建设鸟类觅食地、水禽高潮栖息觅食区、鸟类夜间休息区以及2座鸟类观测监测站;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包括硬质护岸生态改造、海岸生态防护林改造、海岸生态斑块构建。”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候鸟是对环境最为敏感的物种之一,所以候鸟也被称为环境的“指示物种”。项目启动后,随着城市及湿地环境的改善,候鸟的种类、数量也将越来越多。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