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城市孕育大学 大学反哺城市

“我们来,就是要创造历史的”

通讯员 许兆恺 摄 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鸟瞰图。

本报记者 蔡培仁

不久前的端午节,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和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举办“端午飘香·粽情粽义”共建活动,大家齐聚一堂,包粽子、品美食,感受闽南端午文化。这是福大晋江科教园落地后,无缝衔接,快速融入晋江,和晋江一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晋江速度”

一所大学是一个城市的名片。2015年11月12日,福州大学与晋江市政府签署《共建“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合作协议》,项目正式落户晋江,占地1380亩,按“两院两园”布局,并于2017年2月正式动工建设。2018年4月27日上午,福大晋江科教园区正式揭幕,迎来研究生院首批师生。仅14个月,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大学建成,被学界业界誉为又一“晋江速度”。这是晋江与福州大学校地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晋江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办福大晋江科教园是晋江市政府和福州大学校地合作的新尝试。“两院两园”打破了传统合作办学模式,园区设立的5个学部、22个专业,充分考虑了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的揭幕,既是双方合作的成果,更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目前,晋江科教园区正朝着“创新型、创业型、国际化、高水平”的示范校区迈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说,短短29个月,晋江科教园启动期项目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晋江人敢拼敢闯、务实高效的精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他表示,福州大学与晋江市在发展定位和发展理念上不谋而合,高度趋同。双方联手合作办学,共同打造晋江科教园,这是福州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晋江市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一次新的尝试与实践。

“福大智慧”

今年5月13日,由福州大学、晋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揭幕仪式暨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在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举行。当天,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揭幕投用,16家科研平台正式入驻,14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政、产、学、研、用融合迈出崭新的步伐。

早在2018年,“落户”不到两个月的福大晋江科教园就与晋江灵源街道办事处正式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产学研、共享实验室、人才培养与交流等达成合作框架。当天,福大师生首次参加了与晋江地方联合主办的主题沙龙,“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灵源街道技术转化中心”同时挂牌成立。

据悉,福大晋江科教园致力于找准痛点精准对接,立足于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发挥穿针引线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作用,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借助福大晋江科教园的平台,去年,福建省蓝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CTO李晓峰就与福州大学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泉州地区印刷鞋业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

“公司6年来在水机械上持续进步发展,但是在工业废气技术上一直难以突破。”李晓峰说,在福大晋江科教园和灵源街道的牵线陪同下,他与福大光催化研究所有了两次短暂的交流,几位专家教授在看到该项目的社会意义,并充分了解市场的痛点及需求后,多次长途驱车到晋江,提供技术指导方案,一起深入用户企业实地考察,共同研发出了创新型的新工艺——《多元催化工业废气净化装置》,该技术目前已成功获得了2个专利证书。

福大晋江科教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大晋江科教园一直在与晋江地方、产业接触,探索产教融合的晋江模式,助力晋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为“晋江经验”贡献“福大智慧”。

(下转8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