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茜
农村地区遍布沟渠,小小沟渠的环境关乎着人居环境,影响着村民的生活品质。
晋江市内坑镇下黄溪下村段河道曾因淤积严重,泄洪不畅,河水又脏又黑,岸边杂草丛生,水生态和人居环境遭到破坏。为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2019年4月,内坑镇开展下黄溪下村段河道治理工程,河道治理总长568米,新建生态护岸312.3米,两岸埋设排水管3处,新建砼箱涵28米,重建水闸1座,于2020年6月完工验收。
如今,河水碧波荡漾,野生水草长势旺盛,两边护坡整齐干净,和之前的脏乱差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地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更加宜居。目前,该项目正在按程序向水利部门申请资金补助。
在晋江,像这样的小流域支流及镇村沟渠整治项目,项目建安投资按生态形式70%、一般护岸形式50%的比例由市财政进行补助。早在2014年,为全面推进全市小流域支流及镇村沟渠整治,切实提高全市防洪排涝标准,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全市城乡人居环境,晋江市出台了针对小流域支流及镇村沟渠整治工作的补助政策,以防洪排涝保安全为主,结合生态景观提升对镇村级水系进行综合治理。
为进一步推进镇、村级水生态环境治理,近年来,晋江市从实际出发,在小流域支流、镇村沟渠整治相关手续方面不断进行优化、简化。例如,结合河长制工作,将原本需要报市政府审批的申报手续,简化为在年度河长制工作计划中申报,简化了申报流程,加快了项目落地;同时增加河道专项清淤(五清)项目,鼓励各地开展沟渠常态清淤管养工作,市财政按小流域支流80%、镇村沟渠60%的标准给予补助。另外,发改、财政等部门也结合乡村体制改革等工作,在村级项目招投标建设、资金管理等流程和手续上进行了简化。
“在政策、资金、程序上进行多项改善,既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保障率,又提高了水系综合整治效果。”晋江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水系整治,切切实实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让群众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