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瑞婷 朱艳 陈巧玲 通讯员 蒋巧玲 刘铠
建立体停车场,市民买菜更方便;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品质有提升;交通出行规范有序,生活更舒心;市容市貌靓丽整洁,生活更幸福。
创建文明城市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晋江为民创建文明城,文明成果全民共享。
那么,晋江是如何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民创城 全民共享
为民创城是晋江创城的出发点,群众的获得感是晋江创城整改的一个目标。创建中,晋江市委市政府强化为民导向,聚焦农贸市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老旧小区、校园周边和公益广告等广大市民关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开展六大专项整改行动。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得到解决,晋江城市公共秩序前所未有地得到提升,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史无前例地得到提高。
“我快一年没回来,最近回晋江,发现家乡变化太大了。”一直在西安做生意的市民丁先生最近回到晋江,惊讶地发现:垃圾桶都盖上盖了,共享单车乱停的现象少了,街头的“牛皮癣”也不见踪迹了……
说起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晋江的变化,市民老张觉得道路上的标志标线更规范了,司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老丁说:“以前过斑马线都要左顾右盼,确认没车才敢走,现在过斑马线很多车都会主动让行人,一开始我还觉得很奇怪,后来才发现,晋江的斑马线前都写有‘车让人’的几个字。”
农贸市场的变化,更是被诸多市民所交口称赞,而且不仅市区的农贸市场,乡镇的市场也一样广受好评。
居住在曾井菜市场附近的市民庄阿姨说:“以前菜市场的地面总是湿漉漉的,特别是一到下雨天,就要穿着雨鞋去菜市场。如今,市场内外变化大,摊位整洁有序,杂物堆积没有了,地面垃圾不见了,乱停车的现象没有了,让人买得放心、逛得舒心、吃得安心。”
灵源街道曾林社区居民吴女士也感慨:“灵水农贸市场改造前的内部环境昏暗,污水横流,市场出入口过道总是被摊贩用于摆摊设点,拥挤不堪。如今变化真的太大了,路宽了,占道少了,环境卫生也好了许多,现在来逛菜市场很舒心。”
市民对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支持率和满意率也是考评的一项内容。中央文明办在3月19日召开的南京反馈会上指出“能感受到绝大部分群众的城市归属感、荣誉感”,可见晋江全市人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支持与肯定。
全域创建 城乡一样
如何实现全域创建,城乡一个样是摆在晋江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就像一个“同心圆”,晋江文明城市的创建从市区正逐渐扩散到全域。这一点,从文明城市创建中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可见一斑。
晋江市区梅岭综合市场,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步伐,不断改造升级,成为全市农贸市场的标杆。
梅岭综合市场位于梅岭街道梅青社区,是市中心主要的农贸市场之一。市场建成于1986年,至今已有35年。不少附近的居民还对过去旧的梅岭综合市场记忆犹新:“市场不少摊位都是搭棚遮盖。最怕下雨天,一下雨,整个菜市场的地面都是湿漉漉的,每次买菜回家都要洗鞋子。”
如今,梅岭综合市场的环境整洁安全、管理有序,市民买菜再也不用担心鞋子弄湿,可以将车开至市场的楼上停车场(1小时以内免费停放),然后乘坐电梯到楼下安心进行选购。
为了做好农贸市场的治理,晋江采取“一场一案一专班”和疏堵结合、引摊入市、规整改造等措施,引导梅青的商户、摊贩进入梅岭综合市场经营,对梅庭自发市场摊贩实行分流,规整改造梅岭、翰林池、沟头、双沟、曾井等农贸市场,市场面貌有较大提升改观。整改启动以来,累计已投入900多万元,提升治理市区市场8个,优化整改镇村墟场68个。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