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小学生纷纷表示,自己被小萝卜头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要学习小萝卜头勇敢机智乐观的精神,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在记录历史、承载乡愁的百年华侨古厝开展宣讲,挖掘晋江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红色故事”,是晋江挖掘侨乡党史“红色故事”,用活“侨”资源的生动体现。为深入挖掘侨批文化内涵,晋江通过举办侨批文化展、图片展、“侨批档案进课堂”等,让群众了解侨批记录晋江历史、传承赤子之心的社会价值。
红色资源,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记录,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晋江充分用好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基层、进村社、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追寻教育基地“红色记忆”,不断拓展学习成效。在近日公布的46个泉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中,晋江市展馆、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许集美革命事迹陈列室、埔顶寮会议会址(英林洪祖正故居)和砌坑村革命史迹陈列室等六处入选。
同时,晋江充分发挥“晋江经验”诞生地优势,提档升级晋江经验馆,着手打造“八·二三”纪念馆、英林嘉排村“百年百铭,红心向党”闽南红砖雕刻展厅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晋江经验馆入选第62条“福建发展·晋江经验”精品线路。该线路以晋江经验馆为核心内容,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在民营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等方面的成就。
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特色,晋江还充分发动非公企业“红色引擎”,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非公企业党建紧密结合,在非公一线实施“双红”(“红色车间”“红色先锋岗”)创建行动,将党史课堂搬到“红色车间”,在生产最前沿植入红色基因,进一步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以学促干 为民办事
让红色基因“传”下来
以学促干、以干促效。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晋江广大党员干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为着力点,征集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以工作实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没想到现在迁移企业这么方便,再也不用两头跑了!”5月19日上午,在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窗口的“厦漳泉省内通办窗口”,福建劝业工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魏女士只用半个小时就办好了迁出手续,成为晋江市首个完成“异地代收”迁移事项办理的案例。这意味着,该项业务真正打破地域阻隔,实现厦漳泉省内通办。
“异地办”变“一地办”,实现“就近能办”“异地可办”。这样的转变,着实方便了晋江的企业群众办事。此外,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不动产登记事项,晋江不断优化二手房交易业务流程,通过一体化系统平台,调取电子证照,结合税务、住建以及登记中心的信息共享,办结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24小时。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晋江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同“我为企业解难题”结合起来,深入项目、企业,开展“五促一保一防一控”活动,在一线问需求、解难题、促进度;成立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服务联盟,免费为企业开展制度管理漏洞和法律风险的合规“体检”,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人居环境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密不可分。今年来,晋江全面铺开市容市貌、农贸市场、交通秩序、老旧小区、校园周边、公益广告等六个深化提升专项行动,解决一批“脏乱差”“老大难”问题,全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通过推进文明城市复查整改,推动常态长效建设、实现创城惠民。
基层治理成效如何,也与群众幸福感息息相关。为此,晋江市不断巩固拓展“强基促稳”实践成果,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启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四解四化”活动,集中推出涉薪执行积案清理行动、“防电诈、强打击”行动等16项便民利民措施,全力化解基层治理难题。同时,签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助力“健康泉州”建设再获优质医疗资源添能助力;签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障群众幸福安宁、社会和谐安定。
晋江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晋江将继续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好各项学习任务,组织一批有晋江元素、晋江特色的学习活动,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同时,继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创新动能、夯实实体根基、办好重大赛事、深化集成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做出更多“晋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