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产业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环保力”渐成体育用品新竞争力

本报记者 柯雅雅 吴晓艳 蔡明宣

6月3日,特步发布了环保新品——聚乳酸T恤,聚乳酸成分在整件T恤面料中所占比例达60%。这是今年来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众多举措之一。在此前5月28日举行的第三届绿色石化供应链交流会暨低碳循环经济交流论坛上,全鞋可回收新材料研发平台落地晋江;而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23届晋江鞋体博会上,“环保”“绿色”元素凸显,不少鞋服企业把生产环保型产品列入自己的产品清单中。

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乘着这一东风,科技环保正成为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力方向。

事实上,对于环保的探索,本土体育用品企业并不仅仅只停留在产品层面,各品牌更是将“环保”这一理念贯穿到产品、生产、品牌传播及企业文化等各个环节。而对于环保的践行,也从品牌端延伸到了上游供应商。可以预见,在未来,“环保力”将成为体育用品品牌的一大重要竞争力。

环保新品频出

时隔一年,6月3日特步再次发布了环保新品——聚乳酸T恤,聚乳酸成分在整件T恤面料中所占比例达60%,而这一占比在去年推出的产品中为19%。

“在去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特步推出了全球首款聚乳酸风衣,成为业内首个攻克聚乳酸上色难题,实现聚乳酸产品量产的企业。在这一期间,我们仍坚持研发,不断攻克技术难点,不断提高聚乳酸成分在衣服面料中的所占比例,希望能够实现纯聚乳酸衣服的生产制造。”特步方面指出,计划于2022年二季度上市的针织卫衣,聚乳酸成分将进一步提升到67%;同年三季度,将有更高含量成分的纯聚乳酸风衣上市,并在2023年前,力争实现聚乳酸产品单季市场投放量超过百万件。

其实,除了特步外,安踏、361度、中乔体育等其他运动品牌也在不断发力,让“环保”成为产品的又一关键词。如中乔体育再度发力,推出“无境”3.0跑鞋,让6个废弃宝特瓶即可重生为1个跑鞋帮面,鞋底材料来自茶叶梗,鞋舌上的装饰材料来自废弃的鞋底回收材料;361度的Q弹净界,荣获2020ISPO跑鞋品类全球设计大奖,Q弹净界科技,延续环保概念。国际品牌方面,Adidas在2016年推出以海洋废弃宝特瓶再制而成的“海洋回收纱”鞋面材料,Nike将回收宝特瓶抽成纱制成布的“Nike-Flyknit”鞋面材料,以及Nike-Flyleather使用50%回收皮革磨成粉末后,加入合成纤维制成鞋面皮革。

环保,正在成为各行业热词。在不久前的第三届绿色石化供应链交流会暨低碳循环经济交流论坛上,科思创公司经理郭辉表示,行业发展必须与绿色能源齐头并进,将其生产逐步向非化石能源转变,通过可替代原材料、可再生能源、创新再循环等方面实现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对于一些制造业而言,需要思考怎样去替代化学染料,同时,还要去思考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及一些废弃的材料,让它成为好的经济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而非仅是回收。”

“在通往 ‘再造者’的路上,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想象成为‘回收者’,同时继续成为‘生产者’, 再循环设计,从源头创造可有效回收利用。”郭辉表示。

全产业链联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在特步2021新品发布会上提到,企业想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必须从上层建筑开始把控。而这种上层建筑的把控,很大程度上指的便是全产业链的联动。

这样的观点已经成为行业领军者的共识。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就多次表示,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构建行业绿色发展体系,是安踏应该不懈持续的努力。

特步集团董事局主席丁水波则认为,环境保护并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特步宣布正式在集团内部成立ESG治理架构,将ESG框架嵌入特步的组织管理顶层,以进一步提高其ESG管治能力。

体育产业链对于环保的践行,在上游供应商身上亦有所体现。这一点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23届晋江鞋体博会的不少企业展位上,就可见一斑,诸多企业纷纷加强了“环保”“绿色”元素。

“去年年底我们拿到了GRS认证,此次展会我们特地突出了这一元素,产品在展会上获得不少客商的青睐。”晋江富乐鞋材有限公司李东升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以来,公司除了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外,如何让产品更加环保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已经连续参与多年鞋体博会的晋江市昌溢鞋材贸易有限公司展示的产品也在强调环保属性,并重点推出环保无溶剂超纤;可回收面料,过无氟防水布料是福建省晋江市树辉鞋材有限公司在展会上炙手可热的产品。

非织造布事业部,年产非织造布2亿米;化纤事业部,年产再生纤维10万吨;再生资源回收事业部,年产环保三A瓶片、涤纶布再生料10万吨……当下,港益集团从内部打造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行业产业链。“我们整合有限的资源构造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利用生产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将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转化成纤维、无纺布等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多种产品。”港益集团旗下正翰销售副总刘洋表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活标准自然不会仅仅停留在穿着舒适这个单一的追求上,下游企业也更加追求环保价值,产品的科技环保路线,必然是未来鞋材产业的发展趋势。

业界人士指出,消费者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纯天然成分商品的需求会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相较年长消费者,更具有环保意识的年轻人将成为推动这一流行趋势的主要动力。未来,不论是品牌还是供应商,在环保领域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科技创新是驱动

在第三届绿色石化供应链交流会暨低碳循环经济交流论坛上,全鞋可回收新材料研发平台落地晋江。作为该平台重要参与者之一的斯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利用可回收技术,先从鞋底的超临界EVA发泡技术着手,再逐步拓展到鞋面材料、胶粘剂的可回收技术,“希望可以充分利用可回收、可降解技术,从原材料端实现低碳、零碳排放,促进企业在加快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中抢占先机、提升竞争力。”该负责人指出。

而在去年,特步正式设立特步环保科技平台,从“取材环保”“生产环保”“服用环保”三个维度全链条推动环保,成为特步集团绿色材料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其主要任务就是实现聚乳酸在更广泛产品系列中单品类的运用突破,旨在3年内实现聚乳酸全品类延伸至整条生产线。

无论是全鞋可回收新材料研发平台落地,还是特步环保科技平台的设立,都是制造企业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低碳、减碳的绿色革命的一个缩影。

据特步方面介绍,目前,采用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已占据特步集团全品类的30%。特步“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比起涤纶梭织面料,聚乳酸每缸布染色使用的蒸汽大概节省100千克。倘若所有的服装生产全面采用聚乳酸,特步每年可节省300多万吨蒸汽。如果特步的所有面料都换成聚乳酸,一年可节省3亿立方米天然气,约等于26亿度电、62万吨煤的消耗量。

“聚乳酸不耐高温的特性,在面料染整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是很大的技术难点。”特步创新研发中心高级总监黄卫告诉记者,2019年10月特步正式对聚乳酸项目立项研发,协同梭织领域世界级供应商共同研发,如今特步已经突破这一技术难点,实现量产。

在黄卫看来,大家一直在追求研发创新,但研发创新有时候并不是要创造出行业本不存在的东西,而是要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去解决行业存在而未解决的问题,“行业环保问题亦是如此,要对环保材料进行更多探索,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黄卫的观点,斯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认同。2019年以来,斯兰便与台湾成功大学及台塑集团共同合作,研发包括SF物理发泡及其他可转化海洋垃圾的绿色鞋材,并在斯兰集团旗下的一品嘉工业电商平台开启台塑新材料申领入口,目前已有安踏、中乔、361度等知名企业申领新材料样品。其中,中乔体育试样生产出超临界发泡工艺拖鞋。“我们希望通过基础性研究,研发出环保产品,带动行业绿色升级。”该负责人坦言。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的目标,也是经济低碳转型的政策信号。” 成功大学化学系特聘教授、汇智绿色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勇认为,全世界各国的绿色革命政策都围绕无毒、循环、零污染、减碳与资源效率等永续相关议题开展,经济和产业结构将因此翻转,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绿色商机,这也给体育用品行业提供了新的竞争赛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