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伟强 通讯员 洪逢春
黄竹禄,7岁时入安海源深小学读书,他学习勤奋,接受能力强,成绩很好,深受老师们的疼爱。课外阅读进步书籍的他,少年时便萌发“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1938年,黄竹禄考进了安海养正中学。该校的党组织见他学习成绩优秀,常阅读进步刊物,是个好苗子,便经常启发、教育和帮助他。1939年,黄竹禄经养正中学教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官桥区委书记林松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养正中学第一位入党的学生。时年他才17岁。
随后,黄竹禄长期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在党内先后担任中共安青支部书记、中共安海区委宣传委员、中共南安县工委宣传委员等。他通过参加“安海二抗剧团”的机会,宣传新四军英勇杀敌的故事,介绍“皖南事变”的真相,并把党中央指派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的消息传送给大家,还把爱国侨领陈嘉庚到重庆和延安的不同经历作生动、鲜明的对比,使大家从中接受教育。
1945年6月,晋江沿海发生了党组织遭受破坏的“科任事件”,黄竹禄也遭敌人的通缉,转入了游击斗争。他以南安岭兜村的两个党支部为核心,深入做群众工作,同群众打成一片,使岭兜很快成为党组织在晋南交界地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
1947年2月黄竹禄任泉州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南安的工作,开辟了南安的延平、水头、大盈和同安县的民安、公安等多个乡镇的工作,发展和团结了一批党员和群众。
1947年5月,黄竹禄参与组织和部署攻打安海的战斗。战斗结束后,他和郑家玄等人组成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留守工作团,留在晋江坚持开展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斗争。
8月,他接受组织安排,深入南安的福川、崇仁、金淘等乡开展工作。这个地区处于丘陵地带,出门就要翻山越岭,黄竹禄肺病未愈,体质很差。但为了党的事业,他依然夜以继日,奔波于崎岖的山道中,并以出色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党组织在广大乡村生根。
10月中旬,黄竹禄化名叶振元,到南安金淘的岭后小学开展工作,建立了岭后小学临时党支部。
11月7日晚,正当黄竹禄在群众家中开展工作时,不幸遭到敌人的围捕,被押送到南安县监狱。由于特务提供材料,敌人知道黄竹禄是泉州共产党的重要干部,就将他关进单身特号房,禁止放风,不能与其他人接触。
在狱中,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逼供,但是,这丝毫动摇不了黄竹禄至死不屈的决心,他对前去探监的姑母和婶母说:“我可能回不了家了,家里不必为我奔走花钱。”然而,敌人的野蛮始终无法摧毁黄竹禄的坚强意志,无计可施的敌人只好把他钉上足镣,加重刑罚和迫害,并在牢房前写着“要犯黄竹禄不准接见”。
泉州党组织在黄竹禄被捕后,曾多方设法营救,并派人前往探监,陆续送进营养品、药品,让他调养身体,以便配合劫狱营救。
然而,当敌人无法从黄竹禄口中获取党的机密后,便将他押往莆田监狱。1948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六),国民党下令处决黄竹禄。临刑前,黄竹禄把身上的现金、钢笔交给一起被捕的同志,委托同志转交给党组织,并鼓励同志要坚持下去,为革命斗争到底。下午2时,黄竹禄被杀害于莆田南门外,牺牲时,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