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由晋江团市委、晋江市青年联合会、晋江青商会联合主办的“晋江青年说·跨界晋江青年的家与远方”专题沙龙在晋江(国际)人才港举行。
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青年学者洪鑫诚、晋江文旅集团总经理柯惠玲、晋江闽古食品总经理吴华清等4位从事不同行业,有着不同教育背景和人生轨迹的晋江青年,向观众分享了他们各自从晋江出发走向世界,又以全球视野“回归”晋江的故事。
在随后举行的嘉宾座谈与互动环节,福建陆地港集团总经理李子兴、利郎(中国)品牌总监王俊宏与上述4位嘉宾展开了一场 “跨界畅谈”。大家在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家乡与世界等不同维度之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他们心中的“家与远方”。
那么,关于“家和远方”,几位跨界晋江青年都说了啥?本期,记者对几位青年的精彩发言进行整理,缀合成篇,以飨读者。本报记者 李玲玲
李子兴
洪鑫诚
洪伯明
吴华清
柯惠玲(晋江文旅集团总经理)
关键词 深耕晋江/诗和远方
今年是柯惠玲步入职场的第20年。在这20年中,她经历了旅游专业学生、旅游局普通公务员、旅游局副局长、晋江文旅集团总经理等多个角色的转变,然而不变的是她对晋江旅游行业的热爱。
二十年间,她坚持在周末或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兼职做导游,因为她觉得这不仅是对自己个人的历练,更重要的是她想把家乡的美告诉给更多人。每每听到海内外嘉宾来到晋江后,发出对家乡由衷的赞美,柯惠玲都会既自豪又难受。难受的点在于,为什么晋江的风景这么美,很多本地人却不知道?后来,细心的柯惠玲读到一句话才明白,文化是旅游的一种,如果没有文化,旅游是没有内涵的,旅游业的发展更不会有强大的后劲。但当时旅游局只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却关联着200多个行业。如果想要把“文化+旅游”发展起来,单靠旅游局是做不到的。
2017年,恰逢国家进行国企改革,敏锐的柯惠玲马上意识到“时机也许到了”。那时,她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放弃公务员身份来到国企。2018年,就任晋江文旅集团总经理后,柯惠玲从零开始,带领团队建章立制、打造产品、梳理项目……如今,晋江文旅集团涉及文旅、教育、体育、康养等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未来,我们想整合这些资源,将它们形成合力,打造出晋江最大的旅游品牌。同时,也要向外推广大美晋江,与全世界共享晋江的美好。”柯惠玲说道,在她20年的职业生涯里,几乎都在晋江这个“家”里面转。但对于“远方”,她也很期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不断把“远方”的东西带回来,与家乡进行深度链接。文旅集团也愿意成为这样一个平台,让远方不再是远方,让家也可以是远方。
洪鑫诚(青年学者、专栏作家)
关键词 从国际关系到闽南社会人类学
洪鑫诚在晋江出生长大,从季延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台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海内外多所名牌大学,并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从事智库研究工作。当天,由他牵头创办的星野青年空间(念地咖啡)正式入驻晋江(国际)人才港。为何游走远方多年的他,要回乡打造这样一处“理想青年自留地”?在题为“星河万丈,念地一方”的分享中,洪鑫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观众解开了这个谜底。
2019年6月,由时任世晋青会长许华芳发起,当时由洪鑫诚负责团队运营的说咱闽南话App上线。该App结合当下热点和母语学习,创作了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原创方言短视频,激发起一批年轻人学习闽南语的热情。也正是源于这款App的工作经历,让远离家乡多年的他,与家乡人有了更多“打交道”的机会。在一次香港推介会上,海外侨亲对App的赞许,更让他感触至深。他也感慨道,如今年轻人似乎都在向外探索,但对家乡的“附近”却常常缺乏具体的认识。
在持续阅读国内外社会、人类学者的著作,并与他们交流自己对家乡的观察之后,洪鑫诚萌发了“回归家乡做田野调查,写一本关于家乡的学术著作”的想法。随后,他辞职并逐步脱产,从国际关系转向闽南社会人类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得益于家乡“养分”的补给,他能够真正走进田野和乡村,和父辈、祖辈交流,读懂他们的过去,把学术研究和普通人的生命体验相结合。最终,在三十而立之年,他成功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未来将以社会人类学方法,围绕闽南人的跨国网络进行深入研究。
他坦言,他的故事就是一个反叛少年,发现了家乡的“羁绊”以后,就想做点事情去重新连接“家和远方”,为此念地咖啡应运而生。他希望念地咖啡成为连接“家与远方”的文化“绿洲”,一方面给在地青年带来勇气,鼓励他们多走出去的同时,也为在外游子提供一个连接“家与远方”的中转港湾,让他们有机会能把学到的东西带回来,分享给更多同道中人。
王俊宏【利郎(中国)品牌总监】
关键词 LESS IS MORE/少年/美术生
“说到‘家’这个主题,其实我想说我本人不太爱出门。”作为利郎“创二代”,王俊宏提及对“家和远方”的看法,一句话便让观众耳目一新。当天,他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分别从个人与企业两个角度,向观众娓娓道来。
2008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毕业后,王俊宏并没有立即回归家族事业,而是选择远赴米兰攻读品牌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去利郎上海分公司学习店铺管理,后来又应聘进入上海一家知名服装企业学习商品企划。纵观王俊宏的足迹,从杭州到米兰再到上海,虽然足迹一直向外,但他始终认为,回归家乡才是最好的选择。
2011年1月11日,王俊宏做了一件“疯狂”的事——辞去在上海的工作,只身骑自行车回到福建晋江,历经17天,行程1307公里。回来一年后,王俊宏回到晋江利郎总部,在商品企划部担任专员,从普通员工逐步进入公司管理层。
“从个人而言,我是喜欢扎根晋江的,回到家乡小城也能干大事。从企业角度,利郎也是如此。” 王俊宏表示,利郎发展至今,仍旧将总部留在晋江,正是体现了利郎对家乡的责任,也深藏着一股根植晋江的情怀。
而关于“远方”,王俊宏坦言,利郎扎根晋江,绝不仅仅只是“傻傻地坚守”。作为晋江首个融“艺术、时尚、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投资项目,由利郎投建的利郎文化创意园或许就是“远方”的代名词。这个未来将投用的文创园,不仅是时尚品牌的孵化基地、新生活方式的体验场所,同时其特殊的产业功能和示范效应,也将对晋江的产业升级起到推动、引领和导向作用。
“两年后你到利郎文创园,就会感觉如同在上海新天地或者北京798一样,会让你完全忘记自己身在晋江。”王俊宏说道,希望通过引进“远方”美好的东西,为晋江这座城市注入更多可能。
洪伯明(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
关键词 劲三代/高端新国货/有劲青年
作为一名“90后”创三代,洪伯明在2019年1月上任CEO。在此之前,热爱艺术创作的他并不想回家接班,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开设了属于自己的插画工作室。然而,创业三个月,他便遭遇了失败。一次机遇,洪伯明进入晋江“领航班”,认识了许多晋江企业的二代。这些对企业经营、家族传承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创二代”,让洪伯明对责任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他决定正式接手劲霸,并逐步完成了劲霸从创意到商品、从渠道到管理的全方位变革。
“创业的艰辛,难以想象。”洪伯明坦言,但当把自己真正放到工作中去磨炼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这里面的幸运得益于晋江的土壤文化。一方面,当面临困难时,有着同样乡土背景、肩负同样传承使命的晋江青年,能够真正理解到他当下的感受,让他有更好的调整空间;另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晋江精神”“泉州文化”,也给予他足够的勇气,让他面对巨大挑战时能够做到心中不慌。
家乡的“养分”给予伯明无形的能量,同时,他也在尽可能地把美好的“远方”引回家乡。正式接班后,他的艺术家梦想虽然“被暂停”,但这份艺术情怀却被他带回了家乡。今年,他的“盒止美术馆”在五店市正式对外开放,为闽南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展示传播的输出平台。他说,美术馆的价值在于点燃人们心底的火种,勾连起他们对晋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然后把这份烈火散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来到晋江,共同把晋江这座城市变得更好。
谈及“家和远方”,伯明在结束前还不忘补充道,开一家美术馆还基于一个更长期的出发点。“有了美术馆,我就像有了一条连接家乡的线。可能我会为了做好美术馆的展览,一年多回来好几趟,可以跟家乡的人有更深的连接。”伯明说道,两个孩子放假时,也能带他们回来感受家乡的文化,接受这边的“地气”,让孩子也能从小根植家乡,展望远方。
观众这么说——
观众这么说——
晋江某公司职员黄小金:可能是身份比较相近的原因,对洪鑫诚的演讲印象最深。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出去,越远越好,回头来看,出去原来是为了照进自己。现在感觉不论身处何地,总有一股乡愁牵引着安放灵魂。这种乡愁可以小到为了吃一碗家乡的面线糊,也可以大到为家乡贡献自身,创造出更多活力和品牌。
英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洪天德:这一场的“晋江青年说”,让我深深感受到晋江大地滋养着爱拼敢赢、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传承。同时,在三个小时的沉浸式分享中,我也感受到晋江青年那种朝气蓬勃向上的气息。
市民邱国成:“晋江青年说”是一个年轻人思想交流的聚集地,非常有意思。印象最深的是嘉宾们对晋江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沿革、对晋江城市服务质量升级的期许,这里面都包含着对晋江这座城市的热爱。有思想的年轻人是城市持续有力发展的源动力,有机会下次还会来听一听。
吴华清(晋江闽古食品总经理)
关键词 小浯塘古法酱油第三代传承人
晋江从来不缺“创业”故事。听惯了耳熟能详的创业大佬传奇,“90后”的“酱油小哥”吴华清在当天为大家分享了一个“一辈子两世纪三代人如何成就一款好酱油”的故事。
吴华清的爷爷吴宗洲早年是厦门一家酱油厂的制酱师傅,结合30余年经验,摸索出一套传统古法酿造酱油制作技术。退休后的他创办了晋江市灵源华丰酱油酿造厂。从小耳濡目染的吴华清,在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回乡继承爷爷的事业。
7年来,吴华清一手传承,一手创新,坚守着老一辈人“以道德求品质”的初心,苦学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也为自家的古法酱油增添“文创味”,将酱文化发扬光大。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小浯塘古法酱油远销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地。未来,他还要打造以酱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工厂,让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入眼入口更入心。
“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知识,其实在中国典籍上,酱油这个词最早是由一个叫林洪的晋江人提出来的,他写了一本书叫‘山家清供’,专门研究美食的做法与吃法。所以,如果要溯源的话,海外的酱油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就像很多华侨一样,走出去以后还是要回归。毕业后,我很喜欢旅行和拍照,出去拍到喜欢的东西,我会很开心,也会静下来思考。我觉得物理上走出去,行为思想也要跟着去,然后再回归本身,这是一个身心灵的‘出走与回归’。只有我们走到远方,看一看外面是什么样子的,才能跳出自己看自己,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未来我们的方向在哪里。”吴华清说道。
李子兴(福建陆地港集团总经理)
关键词 陆地港/城市担当/利他主义
出生于晋江青阳的李子兴,其实少年时期基本没在晋江待过。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从小在石狮成长,后来又相继在厦门、北京、山东等地求学工作。直到2012年,他才回到晋江接手福建陆地港集团。
“可以说,那个时候才算真正意义上回到家乡,回到晋江这座城市。”李子兴笑言,多年来在外的求学就职经历,他也勉强算得上一名“浪子”。正是基于此,对于“家”,他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理解。“一个在外的游子回到故乡,吃到熟悉的小吃,听到熟悉的乡音,闻到熟悉的香味,记忆里的旧日时光就会扑面而来。”他直言,家就是这样一个归源地。
回顾9年前接手家族企业至今,李子兴充分发挥了陆地港通关便捷的平台优势,推进晋江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的工作就是把晋江的产品带到全世界,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远方。”他表示,在把晋江好物传递到全球的同时,也希望通过陆地港的渠道,将全世界好的东西带回家乡,让家乡人更快速、更方便地享受到来自“远方”的产品。
作为一个“浪子”,李子兴在分享快结束之时,也不忘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出去。他说,“我不会局限在晋江生活或者在晋江思考,因为我认为从年轻人的角度,我们应该和更多的陌生人谈一谈、和远方的世界谈一谈、和更广阔的空间谈一谈, 这是很必要的。”在他看来,当一个人走到“远方”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会发现,这些在外经历的东西或许会给予“家”更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