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雅雅 柯国笠 刘宁
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出现增速放缓、平稳增长的主要特点,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地位。但未来面临新的国内外环境及中国制造业自身可持续提升还将面对很多挑战。
人口红利消失后,制造业未来走向何方?作为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晋江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设备持续升级、材料更新迭代、工艺日益完善、产品推陈出新……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科技创新成了最重要的关键词。
产业端的自发行为,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积极回应。面对新发展格局,晋江党委政府从战略层面着手,紧紧围绕决胜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突破科技体制集成改革、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超越三大任务开展工作,助力新技术、新设备、创新型人才等生产要素进企业,让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
“我们将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表示。
笃定科技创新
传统产业孵新机
面粉与海洋水产有什么关系?研究海洋的学术成果如何作用于食品?近日,由晋江科技局“做媒”,福建顺成面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来自集美大学的科技特派员结成“姻缘”,探索海洋水产方面的技术成果助力面粉新品研发、工艺突破的可能性。
“这对企业、行业和产业来说,都是一次有益的跨界尝试。通过合作前期科技特派员到企业的走访、交流,我们发现海洋水产技术成果与企业新品研发、新工艺突破有很多‘碰撞’的空间。”福建顺成面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超鹏介绍,目前,上述合作已经进入实操阶段,有样品出来了。
从首次接触到样品落地仅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这样高的产学研合作效率背后有什么缘由?叶超鹏表示,科技特派员所带来的技术都是已经完成的科研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发展中的诉求,双方“一拍即合”,项目推进速度就快起来了。
支撑顺成面业此次“跨界”合作的,是企业早于2019年就开始的设备技改工作。据了解,自2019年开始,顺成面业就对原有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进行技改,整个项目包括扩张产能和增加项目,引进国内最先进工艺配置的面粉生产线及行业领先水平的全自动面粉小包装设备。
2020年年末,顺成面业的技改项目日处理200吨小麦生产线完成验收并投产。与技改前相比,新增日加工200吨小麦、日产100吨小包装面粉的产能规模……该项目上榜福建省工信厅发布的630项2020年上半年福建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名单。
“之前的技改工作是‘硬件投入’,为今年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传统行业,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叶超鹏透露,接下来,企业还将寻找有相应产品、工艺升级的下游客户,打通产业上下游的技术壁垒,共同完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转化工作。
在晋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不断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中,像顺成面业一样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华宇织造生产车间和“互联网+”对接,生产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在大幅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优安纳伞业首台智能中棒生产线已试运行,将伞中棒装配过程中10多个繁杂手工工序完全用机器替代,节省90%以上用工……
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借助科技创新,业务不断涉足汽车、船舶、旅游用品、家纺、医疗器械等新领域、开拓新市场。如浩博科技生产的PMI也运用到了航空航天、无人机、雷达罩、浮漂、游艇等多个领域。
如今,晋江制鞋、纺织服装等2个超千亿产业,纸制品、食品饮料、建材陶瓷等5个百亿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快步向前。爱拼敢赢的晋江企业家,原来靠“苦拼”,现在靠“智拼”,让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开新花”。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