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坑砌坑村尤耀辉家庭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在晋江砌坑革命史陈列室,尤耀辉(左)向儿子尤建生(中)、尤建阳(右)讲述红色故事。 本报记者 黄伟强 摄

近日,在晋江砌坑革命史陈列室,一位精神抖擞、声音铿锵的七旬老伯,正在为儿孙们讲述着先辈们的革命斗争故事。

这位老伯名叫尤耀辉,今年74岁,党龄30年。15年前,作为村主任的他离任后,继续发挥余热,为乡邻服务。他不仅始终牢记先辈们的红色革命精神,更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追求和信仰深深植根到儿孙们心中。

尤耀辉说,一样的姓氏、相同的党员身份,以党风指引家风,是他们一家人的荣耀。

奉献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47年出生的尤耀辉,是晋江革命老区内坑镇砌坑村人,属于“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

尤耀辉的父亲尤芳粭,在1938年就加入共产党,也是一名革命工作者。1940年4月4日,时任中共官桥区委委员的尤芳粭在中共闽南特委书记李刚的领导下,参加了泉州抢米斗争,并将大米全部分发给群众。1948年冬,为方便党组织、武装队伍人员来往砌坑村联系工作,尤芳粭把自己家作为联络站。

尤耀辉的叔父尤金锄,在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当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革命事迹曾被收入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8月发行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

1948年8月,国民党军在节节败退之际,仍然大肆抢劫百姓财物。为避兵祸,内坑街东宅、古山、后山、宅内四村,以及土垵、东村等村上万人,来到砌坑村避难。善良的砌坑人民将家里所有吃的、用的、住的都尽可能地提供给农民兄弟们,在一周时间,单大米就吃掉了上万斤,前来避难的百姓被砌坑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尤耀辉说,他的叔父尤金锄和父亲尤芳粭就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了这场群众性活动。

尤耀辉说,在他的印象中,父亲尤芳粭很少提及自己的革命往事。他是在与叔父尤金锄的书信往来中,才知道父亲参加革命的故事。叔父每次返乡探亲都会为他讲述,借此鼓励和教育他。“虽然人生路途坎坷,但父亲对共产党的热爱和信仰从未动摇。在我心中,父亲一直是我的骄傲与榜样。”(下转8版)

家族榜单

尤金锄,离休教授,党龄73年

尤耀辉,砌坑村老协会会长,党龄30年

尤建阳,市直单位工作人员,党龄24年

尤建生,小学教师,党龄20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