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1万元,每月利息仅XX元;借款1万元,日息低至XX……”在借贷平台上,不少人都曾看过这样的宣传字眼。但正是这样的宣传词,让部分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到底利息是多少?怎么有这么多的计算方式?”
针对这种利率不透明且涉嫌误导的宣传现象,日前,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年化利率,并鼓励民间借贷参照公告执行。
一字之差 让消费者有“错觉”
花呗、借呗、有钱花、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或分期平台,相信不少人都曾使用过,在新规尚未出台前,不少平台以“日利率、日息”等词语进行宣传,通过看起来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让不少消费者“入了坑”。
“互联网平台上以日利率为宣传点,而不是年利率来计算,这一字之差,会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觉得看起来好像利息不高,如果懂得计算年化利率的话,其实还是会吓一跳。”晋江市民王先生说道,“之前在某平台上看到的日利率为0.05%,看着数字很小,但如果借贷时间一长,利息也不少,如果知道这么多的利息,就会找更加合适的平台,省得花那么多‘冤枉钱’。”
“以王先生所说的某平台上0.05%日利率来计算的话,其年化利率就可达到18.25%,这样的利率水平算是比较高了。”某银行工作人员蔡女士说,“如果个人资质达到要求的话,其实申请银行的相关信贷产品的利率少得多,以我们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来计算的话,年化利率也不过7%左右,相差很大。”
新规发布 贷款产品应明示年化利率
正是这种让人有些“错觉”的宣传方式,使得消费者不好分辨利率的高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前,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年化利率,并鼓励民间借贷参照公告执行。
央行表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
具体来看,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贷款本金应在贷款合同或其他债权凭证中载明。若采用分期偿还本金方式,则应以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陆续整改 多家平台已根据规定执行
“之前一些平台都是按日利率计算,现在规定出来之后,很多都严格按照新规执行。”上述王先生说道,“这样就让消费者更清晰明了地看到自己的借贷利息,明明白白消费,也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
记者查看了部分平台发现,多数平台都按照新规在借贷页面的显著位置,标注了年利率、日利率等信息,部分平台还在后面标注了年利率的计算公式,让消费者清晰获取。
“多数借贷平台的利息与银行相比依然较高,但他们的平台要求较低,而银行有一定的门槛。”银行人士蔡女士建议,“消费者不妨货比三家,看看自身条件能否满足银行的借贷门槛,部分产品的利率还是比较优惠的,可以省下不少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