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1979年,扎根粮种推广工作17年的刘声泉正式入党。此时,他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已有五六份。“虽然我正式入党的时间晚,但党和国家的培养,伴随着我的一生,我也只能以扎根基层、认真工作来回报国家,回报党。”刘声泉动情道。

回响 四名子女三人是共产党员

刘声泉育有两子两女,分别在税务、海关、教育等部门工作。其中,两子一女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女儿加入民主党派。

提起对子女的教育,刘声泉认为,革命老区村的滋养和长辈的言传身教是关键。

刘声泉妻子是一名乡村教师,退休前在塔头刘村廷都小学任教,孩子们小学时期跟随她在村里就学成长,中学则随着刘声泉到同安读书。

“我们对他们要求都比较严格,坚持让孩子们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刘声泉说,妻子在村里种了一些农田还养猪,放学后和节假日,孩子们都要到田间劳作,晚上再一起读书学习。

受父母影响,刘声泉的几个子女养成了吃苦、节俭、勤劳的品格。在泉州读师范的时候,有一次女儿刘清雅在校门口看到一个卖油饼的摊贩,她很想买一块来尝尝。“但想到母亲的节俭,平时都舍不得花钱,我就忍住没买,饿着肚子回到家再吃饭。”刘清雅笑道。

为了省费用和帮助乡亲,刘声泉有时会骑自行车从同安回来,从早上出发,通常要骑到夜幕降临才能到家。他的自行车后座上,还常载着两个箩筐,帮邻居捎带地瓜苗、小猪仔等。这个场景,也深深刻在几个子女的心里。

谈及入党初心,儿子刘建阳说,是受革命老区村先辈和家里长辈的影响,而且,他们几兄妹都在廷都小学读书,烈士刘廷都的事迹从小听到大,很受感动和鼓舞。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