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2014年7月,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龙泉书院两侧的厢房。晋江市文保中心主要负责晋江市文物事业发展、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宣传、文物安全、文物鉴定等工作。如今,依托龙泉书院,晋江市正有序推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遗工作。
龙泉书院既是晋江文物保护的一个成果,也是晋江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见证。目前,晋江市文保中心正努力发挥龙泉书院作为文化阵地的社会功能,每逢传统节日,都有群众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龙泉书院祭孔大典仪式,邀请晋江社会各界代表以传统礼仪向先师进行揖拜,感受古礼的厚重与庄严;成功举办“龙泉书院国学讲堂”,吸引众多国学爱好者参加,努力打造传统文化传播基地。
革命老区变新区
除了草庵公园,现今的苏内社区也与过去已然不同。
“这些年,苏内社区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曾金龙介绍,2009年世纪大道南拓开始,苏内社区经历了三创园、科创新区等项目征迁。这些过程中,苏内居民传承着革命老区的奉献精神,用朴实而实在的举动,助推晋江的城市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又反哺社区的居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以科创新区项目为例,项目征迁涉及苏内社区600多栋房屋,为配合征迁工作,苏内社区自发将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分成了4个小组,对接成建制工作组,大家一起走访入户,一起了解群众的情况。有了社区两委和党员这样的“桥梁”,征迁工作组与居民之间交流也更为顺畅。
不少苏内社区居民在了解到科创新区项目是引进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也纷纷第一时间表示了支持。
在此次科创新区项目征迁中,苏内社区居民、晋江市人大代表曾国示有几处厂房和民房被纳入征收范围。一开始,曾国示内心是不舍的,但想到未来科创新区建设能给晋江、给罗山、给苏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他最后不仅以实际行动支持科创新区项目建设,还带动周边群众积极配合拆迁工作。
“科创新区项目在社区这么顺利地开展,得益于苏内社区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村,很多人把党的革命精神传承了下来。我们也坚信在党的引领下,居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曾金龙说。
革命历史是苏内历史的一部分,目前,苏内社区也筹备两年后建设一个历史纪念馆。曾金龙说:“我们有责任记录下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好生活是先辈们努力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