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4月5日电 近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部分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堪忧:墓前种蔬菜、碑文刻错字……》稿件,对福建部分烈士纪念设施管护不到位导致墓体破损、环境较差等现象进行了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稿件反映的问题,福建省各地各部门迅速开展整改行动,并出台多项政策。
清明节期间,记者回访部分烈士纪念设施看到,此前种在烈士墓前的蔬菜已被铲除,碑文上的错字已经被更正,革命公墓里的杂草和垃圾已经清理完毕,恢复了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和氛围,一些烈士墓前还摆放了祭奠用的白花、花圈。
福建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日上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落实整改,全面摸底,建档造册。4月中旬开展全省专项行动,举一反三,建立健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龙岩市已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5个督导组开展明察暗访,并做出具体部署: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种菜养鸡、搭盖占用、破损失修等问题进行彻底清理和整改;在全面排查基础上,将每一处设施的保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确保有专人管护;市财政安排50万元,各县(市、区)安排不少于30万元用于当前烈士纪念设施应急维修维护,从2021年起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各县(市、区)于5月1日前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
三明市明溪县在明确乡(镇)属地责任的基础上,对30处重点红色文化资源实行县直单位挂钩负责制;建立专人管护和村(居)管护机制,签订管护协议,加强日常安全巡查管理;同时在县革命纪念园开辟烈士陵园专区,对全县15处散葬的烈士墓,在做通家属及后人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妥善进行迁葬保护、集中管护;县财政新增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周围环境整治和日常保洁工作,视情况予以增拨;同时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
让英烈“复活”的年轻人
新华社郑州4月5日电 “这里安葬着1800余位革命烈士、老红军和红军将领……”清明节假期,人们来到位于河南省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祭扫、参观,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感受大别山革命精神。
这些年轻的讲解员,让英烈“复活”在人们心中;英雄的故事,改变着他们自身的人生轨迹。
“在甘肃泾川四坡村,吴焕先已经带领大部队顺利南渡讷河,但是他又一次次地回过头来,掩护战友。当他被流弹击中倒下时,年轻的战士们一遍遍地呼喊着这位兄长的名字……”讲解员李子程深情讲述。
李子程说,每次讲述这个故事前,她都会将思绪拉回到那个年代,体会吴焕先抛家舍业投身革命的壮志,体会战士们对他的敬重和深情;只有进入共情状态,才能真正打动听众。
2016年,杨树朋烈士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安葬在许昌烈士陵园。今年春节,杨树朋生前所在部队邀请烈士家人来许昌过年,讲解员徐甜参与了这次接待。
“参观纪念馆过程中,烈士的家人都很平静,而当看到杨树朋烈士照片出现时,他的母亲泪水夺眶而出,放声痛哭。”徐甜说,这件事让她久久不能平静,思考如何更好地把英烈的精神传递下去。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尊崇英烈的氛围日渐浓厚,各地烈士陵园、纪念场馆等对讲解员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加强时事和历史知识学习,是讲解员的必修课。
“讲解员是陵园内陈展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现在的听众问的问题多种多样,对讲解员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郑州烈士陵园讲解员杨柳说。
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红色讲解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岗位练兵、比赛选拔、巡回讲解等形式,不断提高讲解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