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即日起,晋江市老区办、晋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晋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晋江经济报联合推出“缅怀先烈学党史”专栏,选取晋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刊载他们的事迹,以教育和激励广大晋江儿女缅怀英烈、不忘历史、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_黄伟强 通讯员_洪逢春 文图
砌坑村位于晋江市内坑镇西南,上世纪30年代初,澎湃的革命浪潮涌进这个偏远的山村,砌坑村成为共产党人领导和发动农民运动的阵地。而今,记录着尤大斧英勇革命事迹的晋江砌坑革命史陈列室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
尤大斧,1911年11月出生在晋江市内坑镇砌坑村,幼时曾入读私塾,后因父亲离世、母亲患病,家中缺乏劳动力,便辍学务农,年仅13岁便要支撑全家的生活。
1930年至1931年间,党的地下工作者粘文华、彭德清、李肇云等同志先后在砌坑村一带,以当教员为名,开办夜校,吸收贫苦农民入学,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发展党的组织。尤大斧参加了夜校学习,接受党的教育,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冬,中共砌坑支部成立,尤大斧担任支部书记。
入党后的尤大斧,积极宣传革命真理,串联贫苦农民,号召大家起来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外村青年农民张笑甑,因受恶霸欺压,全家被迫迁到砌坑,在尤大斧的耐心帮助和引导下,张笑甑提高了阶级觉悟,参加了革命斗争,并成长为一名勇敢的革命武装队员。
1933年,砌坑村在地下党支部书记尤大斧等同志的领导下,贯彻中共晋南县委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公开斗争的决议,在村里组织起晋江市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赤卫队,扩大农会和儿童团组织;随后尤大斧等同志又组织宣传队,贴标语、散发传单,将群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砌坑村成为晋江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据点。
由于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外地很多革命同志来砌坑指导或联系工作。这些同志的膳食等费用,大部分由尤大斧和当地革命群众负担。他们变卖土地、牲畜等,充作革命经费。
1934年,尤大斧被选为中共晋南县委委员、官桥区区委书记兼晋南武装队队长。是年4月,他带领10名武装队员,袭击南安官桥一片瓦寺,处决了反动分子。不久,在配合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尤大斧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征粮斗争,还乘黑夜烧毁白垵桥、跷脚桥、沉桥和其他一些小桥,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
1935年3月,尤大斧协同红二支队在南安榕桥梧坝村进行活动,镇压贩卖鸦片的恶霸李奕、李金父子,令这一带的土豪劣绅闻风丧胆。晋南游击队在岭兜建立后,尤大斧任大队长。在他的率领下,晋南游击队先后在岭兜、梧坝、后垵、砌坑、井上、后田等村镇压罪恶昭彰的地主、恶霸、奸商,把没收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威震晋南地区,得到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
1935年8月20日晚上,岭兜十三乡的反动势力纠集一帮地痞流氓,分兵数路突然包围岭兜,企图袭击晋南游击大队。尤大斧洞察敌情后,迅速转移队伍,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10月3日晚上,敌人又调集200余名兵士分三路包围游击队驻地后垵村,由于敌众我寡,牺牲惨重。尤大斧带领队员五人撤至榕桥的五坝村橄榄洞内隐蔽,伺机再图恢复。10月6日上午11时左右,由于叛徒告密,尤大斧被杀害于橄榄洞,终年24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尤大斧的功绩,内坑的崇实小学更名为怀斧小学,以此激励广大青少年,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奋斗。
砌坑村74岁的老党员、老年人协会会长尤耀辉介绍:“砌坑村2000年建立了晋江砌坑革命史陈列室,2017年村委会将陈列室迁至怀斧小学旁边,邀请怀斧小学教师担任讲解员,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进行相关爱国教育活动,教导孩子们缅怀先烈学党史,还培育出了一支由五年级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员’队伍,让这份红色精神不断传承。”
砌坑村党总支书记尤伟峰表示,砌坑村将持续加大老区村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发挥革命先烈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尤大斧(1911-1935),曾化名吴雄,晋江内坑砌坑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