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86岁老支书“交”了最后一笔党费

本报记者_许春

日前,晋江市东石镇梅塘村党支部收到一笔1000元的特殊党费,这是老支书蔡昌场,在临终前对儿子蔡水钻的嘱托。

3月30日,86岁的蔡昌场走了。

去世前2天,听说党支部要开党史学习教育会,党龄64年的他还期盼着去听一听。“今天的会,我很想去参加,可是走不动了。”见梅塘村党支部书记蔡庆祥前来,蔡昌场满是眷恋。

临终前,他把平时节省下来的1000元交给儿子,作为自己的最后一笔党费,让其代为交给党支部;他还给村里老人会捐了5000元,表达自己对村里老年人的挂念……

“他当了38年村干部,后又担任村里老人会副会长,数十年为乡村发展尽心出力。”蔡庆祥说。

1958年,当时的梅塘村还叫前埔大队,22岁的蔡昌场开始担任村干部。支部委员、村主任、支部书记……蔡昌场像老黄牛,带领党员群众兴修农田水利、开辟果林、开矿修路、兴办企业……一穷二白的梅塘村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获评全国敬老模范村、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等荣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还很贫困,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油灯,看着相邻的村庄有的已经通上了电,蔡昌场很着急。”曾与蔡昌场搭班担任村干部的退休教师蔡昌明回忆说,蔡昌场带领村干部去找华侨蔡克壁,争取资金支持。后来,蔡克壁给村里捐了20多万元,村里买了变压器、建了电厂,家家户户拉上了电线,亮起了电灯。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蔡昌场还积极发展党员,培育“接班人”。见蔡天守走南闯北、经商有道、有干劲、有想法,他动员蔡天守入党,并鼓励他接过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为村民谋福利。

“担任党支部书记以后,每次遇到难题,我总是习惯找他喝茶取经,一起探讨解决之道。”蔡天守说,作为老支书,蔡昌场就像一盏明灯,时常给他支持和启发。

卸下村支书的担子,蔡昌场退而不休,又担任了村老人会副会长的职务,以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助推梅塘村老年事业发展。

回忆父亲质朴的一生,蔡水钻感慨良多,“他一生节俭勤劳,80多岁了都还闲不住,总要找点农活做。”蔡水钻说,父亲常说劳动才能强身健体,也时常教育他们要多做好事、勤俭节约。

受父亲影响,蔡水钻和妹妹蔡宝珠等都入了党,蔡宝珠还担任梅塘村妇女主任,一当就是9年。“当了村干部,才更能体会父亲的不容易。”蔡宝珠说,在她决定竞选村干部时,父亲特地跟她长谈了一次,交代她要心怀为村民办实事的理念,“父亲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东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蔡昌场老支书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数十年奉献基层事业的老黄牛、孺子牛精神,令人敬佩,“他这笔特殊党费,是他献给党的最后一份礼物,也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