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时评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

——写在“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牺牲20周年之际

位于杭州市安贤陵园内的王伟烈士铜像。新华社记者_黎云 摄

新华社记者_黎云 孙鲁明

因为课程安排太满,章原没有等到4月1日就来了杭州——他选择在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带着退役时那身浪花白的海军军装从上海专程赶来。

服役期满后,章原已经回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但他总觉得,还有一件事,他没有做,他应该做。章原说,他心里有好多的话,想要对“海空卫士”王伟说。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约7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王伟驾驶的战斗机相撞,飞行员王伟跳伞,永远留在了海天之间。

那一年,章原才2岁。这位籍贯陕西,生长在新疆库尔勒的男娃当时哪能知道,若干年后他参军入伍加入人民海军,守卫的就是王伟当年起飞的那条军用跑道。

繁星满天的夜晚,班长告诉他,当年,曾有一架中国海军编号为“81192”的军机从这里起飞拦截美军军机,再也没有回来。

从那一刻起,英雄和普通一兵血脉相连。章原说,当兵的日子里,他甚至会有一种幻觉,看到了“81192”着陆返航。

在杭州东北郊的安贤陵园里,安放着王伟烈士穿过的一套老式海军军装,一尊“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的全身铜像凌然矗立。20年了,两代海军军人在苍松簇拥下隔空相见。

王伟烈士的铜像前,已经摆满了鲜花,还有国产航母、歼-20战斗机的模型。一枚银色的盾形钥匙扣上写着“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铜像和墓碑,已被工作人员擦过。

想说的话太多,章原用了三页“上海交通大学”的信笺纸。信的开头,章原称呼他“亲爱的王伟同志”,那是共产党人之间最亲切的称呼。在信中,章原告诉他,这些年来,是他在激励自己负重前行,完成了蜕变。自己最敬佩的是他的血性,当年在武器装备存在代差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退缩。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过去未曾缺过,现在不缺,未来也绝不会缺。”章原在信中说。

章原从小成长的新疆库尔勒,盛产优质长绒棉,年种植面积80多万亩。信的末尾,章原对王伟说:“绝不后退,绝不投降,绝不妥协!”落款:您跨越20年的战友。把三页长信放在铜像前,身穿浪花白军装的章原立正,敬礼。

临近清明,悼念王伟烈士的人越来越多,想对烈士说的话越来越多。

在很多海军航空大学的飞行学员心中,那个为战而生的海天梦想,是王伟给予的。飞行学员们也给王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飞过的天空,真美。”

与2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海军,“双航母”入列,首批从高中生中招收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加入“尾钩俱乐部”。

王伟生前曾说,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战机,从我国自己的航母上起飞。如今,放眼祖国海疆,军旗猎猎,飞鲨搏空,如英雄所愿。

更多的战友坚守在战位,以各种方式悼念英雄。

在南部战区海军某电子对抗旅,首次公布于众的王伟入党志愿书让不少官兵为之动容。

王伟在志愿书中写道:“我希望加入党组织,决不是为了捞点政治资本,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我只想以一个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写下这条誓言时,王伟只有20岁。电子对抗旅官兵制作了一条横幅:“81192,我们一直等你返航。”横幅上,签满了战友们的名字。

思念英雄的,又何止是亲人和战友。

杭州市崇贤中学、崇贤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铜像旁立起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更有不知名的人士写下20周年祭文:“十四亿,十四亿,浩浩荡荡十四亿。年年清明,神州苍生迎你回故里。”一束落款“退役军人”的鲜花上,写着“海空卫士请返航。今日海军,如您所愿!”

受一位叫“小巧”的女孩子所托,同城快递的小哥送来的鲜花上写着“看看这盛世,山河秀丽,国泰民安。”小哥认真地把花束摆放好,鞠躬,然后拍照发给了小巧。“早上刚在网络上看完了王伟烈士的事迹,就接到了给烈士献花的派单。”小哥说,烈士牺牲那一年,他才11岁。

祭扫之后,章原又匆匆返回了上海的校园。因为服两年兵役并延迟退伍,他的女朋友已经顺利升入了研一,而章原还要继续他大二的课程。

如今,每年像章原这样报名参军的大学生士兵,已经超过了征兵员额的50%,人民军队的兵员结构大为改观。“我多么希望能听到王伟能亲口对我说:我已无法返航,但你需继续前行!”章原说。

(新华社杭州4月1日电)

沙磊为什么溜了

英国广播公司驻华记者沙磊最近离开中国大陆,离境前既没有以任何方式告知中国相关部门,也没有履行一个外国驻华记者离任前应该履行的手续。直接点说,就是脚底抹油,溜了。

这是心虚的表现。

沙磊参与制作的一系列涉华报道显示,这名记者在中国大陆期间是这样开展所谓调查报道的:先骗取采访对象的信任,然后断章取义地运用素材;利用选择性拍摄、配乐和剪辑拼接,制造出和真相大相径庭的视觉效果;从采访到下结论,大搞有罪推定,妄断新冠疫情“原点”在中国,污称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完全不顾职业道德。

名为记者,实为骗子;名为报道,实为造谣。这是沙磊及其所作所为的本质。最近,新疆有一些民众和实体因为沙磊的假新闻而利益受损,打算起诉他。面对中国民众运用法律维权的正当行为,沙磊心虚了,他知道自己经不起当面锣、对面鼓的考验。否则,他为何不敢应诉?跑什么呢?

沙磊溜了,更凸显英国广播公司的信誉危机。

沙磊的报道,只是英国广播公司制播大量涉华假新闻的缩影。一段时间以来,这家英国媒体肆意捏造关于中国的谣言,其不客观、不公平之处令人触目惊心。

2019年以来,英国广播公司多次在涉港报道上无视暴徒暴行,指责“香港警察暴力执法导致抗议愈发暴力”。今年1月,它播出的武汉疫情纪录片中,居然用中国警察反恐演练的画面来指责中方“用蒙头的手段拘捕民众”。在涉疆报道上,它仅采用几张非实景卫星图片和反华人士的所谓报告,便炮制“世纪谎言”,对新疆大肆抹黑。

这样的媒体,信任它的人自然越来越少。

很多中国人早已看清英国广播公司的造谣行径,一些中国网友如今甚至精辟地将其一些歪曲手法总结为“阴间滤镜”。就是在英国内部,质疑这家媒体信誉的民众也不在少数。英国媒体《每日快报》就曾刊文指出,民调发现,英国几乎一半的受访者都认为英国广播公司近年来在新闻报道方面有失公正。

当然,骗子是不会诚实地承认自己骗人的。接下来,沙磊和英国广播公司很可能会四处宣扬,他们是为“捍卫人权”而“奋斗”。他们捍卫的哪里是什么人权,不过是说谎权和造谣权罢了。(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