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Very good!Very good!”人潮涌动的展厅中,来自印度的一名客商在接受小记者采访时,竖起了大拇指,表达了自己对本届晋江鞋(体)博会的喜爱和评价。和他一样,这也是本报小记者此次走进晋江鞋(体)博会“寻宝”的体会。
4月19日-22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家门口”的盛会,小记者怎能错过?20日上午,本报组织小记者走进会场,亲身感受展会的“国际范”“科技化”“时尚韵”“烟火气”。
“人可真多啊!”一到达会展中心,小记者们就被眼前的人流量给惊到了。能吸引这么多人来观展,晋江鞋(体)博会究竟有何魅力?这让大家愈发期待接下来的探馆之旅了。
首站,小记者们来到了鞋类成品/体育用品展区。安踏、361°、卡尔美……映入眼帘的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本土品牌,每个展区都布置得非常漂亮而时尚。小记者们四处走走逛逛,观察各大品牌的新产品,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不一会儿,就了解了各大品牌的“主打产品”,大伙儿纷纷表示,“主打产品”不仅颜值高,布料选用、设计也很考究,受欢迎程度通过观展市民的关注度及讨论度便可知一二。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小记者们继续探馆之旅。“制作鞋子、衣服的配件,在这里全都可以找得到。”带队记者一句话勾起了大伙儿的好奇心,大家迫不及待地加快脚步,在鞋纺材料展区寻找起鞋子、衣服的“零件”。鞋底、纽扣、鞋带、布料……在这里,各种鞋纺材料应有尽有,看得大伙儿眼花缭乱。逛了一圈下来,小记者们这才发现,原来一双鞋、一件衣服是由很多“配件”组成的,每一种配件的研发也越来越有科技感,贴合人们的需求。
来到鞋(体)博会,可不能错过机械设备展区。针车、折边机、印花机……自动智能化的鞋机现场“作业”,高效率、高水准引得小记者们惊叹连连。从中,小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对鞋服制作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逛展途中,本报小记者还化身小主播,对现场情况进行播报,并随机采访客商和观展人员,带领大家一起探馆,直击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第一年的晋江鞋(体)博会的新风采。小记者们的惊艳亮相也引发关注,得到了大伙儿的点赞。
“对鞋(体)博会早有耳闻,知道是晋江的一个品牌活动,今日一见果然很震撼。场馆特别大,人特别多,现场特别热闹。”结束探馆之旅,走出会展中心,晋江二小晓聪校区小记者孙浩翔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