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01b

许金升:加大海外投资 实现跨国经营 本报记者 柯雅雅

去年,信泰集团印尼工厂正式落地量产,并完成了对瑞典公司Coloreel的全资收购,进一步扩张供应链版图……在“全球信泰”的战略下,信泰集团已经在越南、印尼、美国、德国等国家成立分公司及办事处,进一步完善其全球战略布局。

“我们需要通过全球化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积极接纳国外的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利用国际资源实现跨国经营。”信泰集团执行总裁许金升表示。

全球化布局 降低经营风险

“全球信泰”又近一步。

去年,信泰收购了瑞典Coloreel公司。该公司掌握了全球近200项关于色彩打印的技术,拥有世界一流供应链企业,以及包括劳斯莱斯、宾利、NIKE等合作客户。此后,信泰在晋江总部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产品技术对接小组,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和技术能力提升,并将在国内实现设备生产。

许金升指出,并购是一个技术整合与生态构建的过程,能让企业快速获取核心技术,提升在行业市场的地位。“在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信泰将持续并购对产业链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快速增强企业实力,确保信泰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保持领先地位。”

并购动作只是信泰集团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其中一步。除了在越南和印尼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外,信泰集团还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全球化布局是外向型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战略。”许金升坦言,接下来,信泰将加大海外生产工厂的投资,甚至可能在美国设立海外工厂,“但信泰一定会将集团总部、全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环节保留在晋江。我们将以晋江为总部,辐射全球。”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许金升信心满满。持续创新、紧抓人工智能的时代机遇、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是信泰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企业自身的能力尤为重要,只要坚持创新,不断整合资源、能力,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许金升说。

“数据+业务” 深度融合

近年来,信泰集团高科技产品收入占营收的70%以上。

“只有技术的进步,我们的产品才能构建更高的壁垒,才能打造出更难以模仿、更有附加值的产品,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更有优势。”许金升指出,通过工业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向高档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020年,信泰创立了独立的信泰研究院,围绕解决企业现有重大技术难题、前沿科学探索及创新平台建设三大模块,并针对经编、纬编、横编、梭织、鞋面等品类设有相应的技术开发部,研发团队人员已超过500人,共开展科研项目100余项,申请专利数量共1000多件,有效授权专利达500多件。

“以技术深耕为重点,抓住研发创新这条主线不会变。如今,我们研发目标以新型环保材料、无水染色、织造迭代技术方向为主,践行着绿色发展。”许金升告诉记者。

发力产品的同时,信泰也在寻求数字化转型。经过多年的努力,信泰研发效率提升了50%以上,研发周期缩短了15~25天,研发成本平均下降了30%左右,产品创新也取得重大突破,摆脱了国外软件的限制及卡脖子问题。

对于集团主业的数据化下一步如何做,信泰集团也有了清晰的战略部署,到2030年之前,通过实现“数据+业务”深度融合与重构,全面实现智能化,最终实现一个真正用数据驱动、智能运营的数字信泰。

靠着创新 闯过危机

近几年,信泰集团实现了新一轮发展,近三年公司营收年均增幅达26%以上;新产品研发的产值率提升30%;过去5年,新技术工艺指标提升50%;智能制造的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研发中单率提升20%;生产效率提升8%、物料损耗每年降低5%、降低人力成本5%……

“目前看来,信泰是幸运的,但幸运的背后,是因为我们有把眼光放长远,进行了更多思考。毕竟同样的一次错误,我们不能再犯。”谈起如今的发展,许金升不禁想起了2011年的事,那是企业经历的一次最大危机。

“那年是我们企业经营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机器差不多停了一半以上,各种费用没有下降,每个月还要还银行的贷款和利息,最糟糕的应该是连员工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如今,在许金升看来,会遭遇这样的危机也是企业一种“粗放式发展”的后果。

许金升回忆,好在当时公司及时进行战略调整,让信泰重新步入发展轨道。销售团队首次走出国门到国外参展,又对行业客户和国外的同行进行调研和深入交流,将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优秀的技术成果带回公司,通过吸收、借鉴、再创造,形成具有信泰DNA属性的产品。短短两年多,信泰就后来居上。“也正是在那一阶段意识到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许金升颇有感触。

如今仍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泰集团,已经在思考中前行,并对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后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进行战略布局。2023年,信泰集团制定了经营发展核心战略——“单聚焦、多品类、全球化”,要将自身打造为一家在全方位都有竞争力的纺织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