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建议:科学应对是关键
近日,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的呼吸内科诊室,一位患者曲折的就医经历,再次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拉回大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慢阻肺防治的广泛关注。
慢阻肺危害大 高危人群须警惕
针对慢阻肺,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二科科长丁健全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在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庞大,近1亿患者正饱受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的折磨。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反复呼吸道感染人群和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
“李先生长期吸烟,这是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他已戒烟10年,但吸烟对肺部的损害已难以逆转。”该院呼吸科接诊医生告诉记者,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且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令人担忧的是,慢阻肺还是我国第三大疾病死因,患者每年约发生0.5~3.5次的急性加重,每次急性加重都会造成肺功能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
多管齐下综合治疗 助患者重获“呼吸自由”
面对李先生的病情,该院呼吸内科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面,给予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皮质类固醇,以缓解呼吸困难、控制炎症。同时,非药物治疗也同步展开。呼吸康复训练成为治疗的重要一环,呼吸肌锻炼和有氧运动双管齐下,帮助李先生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丁健全提醒市民朋友:慢阻肺虽然可怕,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依然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在此呼吁广大市民,尤其是慢阻肺高危人群,要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共同守护呼吸健康。
20年咳嗽咳痰终确诊 慢阻肺“缠”上花甲老人
68岁的李先生,退休前是一名辛勤的工人。20年前,李先生就时常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每年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起初,他并未将这当回事,只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便草草了事。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近5年来,李先生明显感觉到活动后呼吸困难,上楼梯、走路稍快一点,就气喘吁吁,必须停下休息。
今年5月,李先生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晋江市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一系列辅助检查,包括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片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最终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一结果让李先生和他的家人都十分震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困扰多年的咳嗽咳痰,竟是如此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