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b

多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 业内人士:业务量小影响不大

近日,招商银行宣布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引发市民关注。记者发现,近年来,包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数十家银行已陆续暂停无卡存款、无卡取款等业务。这一变化背后,既有金融科技转型的推动,也与市民支付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那么,无卡存取款业务为何“退潮”?对晋江市民的日常存取款又有何影响?

多家银行

收紧无卡存取款服务

自2024年起,多家银行密集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例如,工商银行去年4月暂停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交通银行于2024年5月停止手机银行无卡取款预约服务,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行也相继取消ATM扫码取款功能。一些中小银行等更直接取消了自助设备的“预约取款”“扫描取款”等功能。

在晋江某银行网点,市民刘先生表示:“以前用手机扫码取款要登录App、扫码验证、选账户、输密码,步骤繁琐。现在直接插卡更方便,平时用现金的需求也不多。”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市民对无卡存取款业务“不感冒”,认为操作复杂且使用频率低。市民孙女士坦言:“现在买菜、购物都用手机支付,现金用得少,存取款功能用不用都无所谓。”

银行转型与用户习惯

银行为何收紧无卡业务?据了解,无卡存取款通常依赖“手机扫码+密码”的双重验证,但二维码可能被篡改或复制,且密码可能被窥视。相比之下,插卡取款通过芯片读取+密码验证,安全性更高。

业内人士表示,扫码存取款采用的身份验证方式安全性较低,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收紧业务可降低资金风险,符合监管部门“反电诈”要求。带卡存取款更符合用户习惯,也有助于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同时,无卡业务使用量小,多数用户更习惯插卡存取款,银行为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如扫码模块升级费用),选择暂停低频业务。调整后客户可通过柜台或ATM机操作,既降低设备维护成本,也提升了服务效率,出于运营成本与效率优化考虑,不少银行鼓励用户通过App或柜台办理业务。

从“扫码存取”到“插卡操作”,银行无卡业务的调整折射出金融科技与用户习惯的双重变化。对于晋江市民而言,虽然短期内需适应新流程,但长期来看,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资金安全,也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