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

酒的江湖

一凡

前不久,很荣幸得到鲁智先生赠送的《鲁智之间》,并拜读了其中的《闽南拳曲声渐歇》。通篇读罢,掩卷沉思,真心佩服鲁先生的文学修养,佩服他的精彩语句和深刻体会,更佩服他的草根情结与怀旧情怀。想必他也是经典武侠小说的拥趸者,要不怎会有一幅幅生动的江湖厮杀画面争相袭来?而我也似乎正是个中主角好手,因为许多妙趣横生的情节都曾切肤经历。

我自认为酒很男人。有人说,酒是男人一生的朋友。因为酒,男人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万丈豪情;也因为酒,男人才能在唐诗宋词里纵横千年;更因为酒,男人有了“铁肩勇挑道义”的责任担当。一百个男人,有一百种活法;而一百种生活,便有一百种美好。但我个人认为,生活再美好的男人,无酒终究是有缺陷的,甚至是遗憾的。酒是男人的诗——因为酒,男人多了“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恢宏洒脱,也多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侠骨柔情;酒是男人的翅膀——因为酒,男人有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英雄气概,更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气干云;酒是男人的远方——因为酒,男人多了“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超凡情怀,也多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惺惺相惜;酒是男人的江湖——我喜欢金庸大侠在《天龙八部》豪言“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也欣赏古龙奇侠在《萧十一郎》感叹“为什么酒与忧愁总是分不开呢?酒已入愁肠,却没有泪。因为泪在心里,脸上只有笑容”。我说过,不是戒不了酒,而是自己戒不了朋友。我曾在一首赠别诗中写道:“待到江湖传说尽,与君相忘亦不迟。”那种离开江湖多年而江湖尚有传说的境界总是让很多人景仰,尤其是男人更甚。

酒令,很武侠。它是一种精气,因为充盈在侠义上,侠之者才能永远活在有血性的人们心里。鲁先生描写的拳曲是闽南酒文化的精髓,大家在感叹后继无人的同时,我想闽南拳曲岂可歇?也许今后会作为一种地方文明甚至非遗加以传播。这种传承需要有一个酒的江湖。因为闽南拳曲看似简单,却是一门极其深奥、精微的草根文化,就像藏于民间的一本武林秘籍,要练成绝世高手,还需要智慧、毅力、经验、时机,甚至需要参禅悟道方能达到巅峰,而酒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可以把闽南人爱拼的血性底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闽南人看来,无酒不成席,无拳不尽兴。划拳不仅能营造酒席氛围,同时也是斗智斗勇的江湖。窃自以为,一个真正称得上拳界高手的,不仅要有灵活多样的拳路,有快速敏捷的思维,有流行说唱的乐感,有概率精算的智慧,还要有千杯不醉的酒量,而且要有古龙笔下武林高手那样耐得住寂寞的低调而豁达,就像手握无情剑的多情剑客李寻欢,拥有惊世骇俗的绝顶功夫而归隐关外多年。因为,人一旦出名,慕名而来想通过挑战而出名的侠客自然不在少数。我跟几个老友一起在酒的国度里摸爬滚打多年,曾经在一定范围内也享有侠名。那时候,恰英雄年少,我们一群小年轻动不动就想要把人废了,时常会有刀光一闪、一剑封喉的绝杀表演,那种速度与激情的快感总能让人感到酣畅淋漓。当然,快意恩仇后也树敌无数,曾经有人用古龙式的话评价我们“没有人可以说出他出手有多快,因为见过他出手的人都倒下了”,由此可见一斑。

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参加的一次返亲宴,我最后一次当伴郎团赴战,论剑地点是在一个半岛的海丝风情小镇。当时场面着实让老江湖们大吃一惊,因为会唱曲给大家听的只有我跟一个泉州好友,而对方足足有上百个好手在摩拳擦掌,一个个目似利剑,瞳孔猛然收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越来越凌厉的杀气。战火一触即燃。主人派一群彪形大汉立马横刀“盛情”下战书,其浩大的声势如同武林联盟围攻光明顶。我们唯有惶恐应战,只能见招拆招,因为当时被困的时局迫在眼前不容细想,可以说你出手如果慢了一秒就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了。还好,我一人披袍挂帅单刀赴会,虽非弹无虚发,却也剑气四射、拳风逼人。几轮鏖战下来,我使出毕生所学,终于把他们一一斩于马下,众人摇旗皆呼刺激、过瘾。后来,倒酒的伴郎断定战局可以“赚吃”,赌注酒越下越大,输掉半壁江山的“敌人”也很随意很斯文,本来应该入乡随俗的“禁五”规则也主随客便。我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车轮战、机动战、斩首战,都没能让他们得逞,对手全都落败且潇洒绝尘而去。主人亲朋好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与自信,随着我们的“承让”和击掌声而灰飞烟灭。回家路上,坐山观虎斗的新郎官给我发短信:“给力,长脸。”古龙在《萧十一郎》中说:“只有真正醉过的人,才能了解这种感觉。”那晚我没喝酒,但是醉了,是心醉,因为那是我最后一次留有故事的战绩,也是我酒国人生的拳曲收官之战。

苏轼云:“人生如梦,一江还酹江月。”我现在笃定以为,什么样的男人喝什么样的酒,什么样的年纪喝啥样场面的酒。而男人只有到了40多岁喝的酒,才是真正的喝酒。到了这个年纪,铅华已经洗尽,锐气早已磨平。因为此刻的男人阅尽人间风花雪月,已经懂得借酒梳理思绪,懂得用酒整理人生,因为这时候这样的男人,轻啜一口,可赏人间清冽;慢品一壶,便知尘世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