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涵(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10班)
每到假期,书店里的书又多了起来,我在新华书店的书堆中搜寻着下一个目标。“《书小贝非遗奇趣记》中书小贝这次又去哪里玩了?”我心里默想,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书小贝做珠绣的这一段令我印象深刻。还记得那一次我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遇到了一位正在穿针引线的老艺人。她手中的扇子上,一朵牡丹花正栩栩如生地绽放着,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抚摸扇子上凸起的精美小珠子。“小朋友,你要试试吗?”老艺人亲切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
“要!太好了!”我急忙回应。
“不就是将珠子缝上去而已?看我的!”心里打着如意算盘的我一点也没把这些小小的珠子放在眼里,还没听完老师的讲解,已经跃跃欲试了。结果,我一试才发现,珠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一块空白的布上,我得想好缝什么图案,选好颜色、珠子大小,还要考虑针落在哪一个位置。而这些还没米粒大小的珠子,淘气似的到处乱跑。当我手中的针瞄准它时,它一骨碌又溜到另一边去了。在我与它们斗智斗勇了好几个小时,一朵小花才慢慢从布上显现出来。这花可真是太好看了,金光闪闪的。
这一次亲身经历让我明白,这些非遗可是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匠心。在珠绣制作中,每一颗珠子的选择,都是对色彩与图案的细腻考量;每一针的落下,都是对精准与耐心的极致挑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珠子,在匠人的手中却能幻化成如此璀璨夺目的精美图案。
“宝贝,我们赶紧到泉州找七彩刺桐蛇吧!”
妈妈的声音拉回了我的思绪,我轻轻盖上书本。非遗,承载着每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更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创新,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指导老师 张春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