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飞跃
古村春回
跃动着喜悦与希望的春天,七访虎石村的心声,和着泉州泉港区后龙镇虎石溪回响。
这个节气,容易诱惑人们联想起湿漉漉的场景。无雨不成春。雨水节气的每一滴雨水,珍贵得能预兆丰收。无论滴在虎石村的哪一株秧苗,哪一棵果树?都将令我笑靥如花。
二月二,年味尚未散尽,彩门上的对联依然红艳,我在虎石孝子山下眺望“龙抬头”。古村春回,东风解冻,心也回暖。一种情愫,直抵内心。
村边公园芳草绿意渐浓,柳条翠色拂动,佳木香草迎风起舞,吞吐春天第二个节气的味道。吉鸟欢唱大地扶疏。生机盎然的春天,意味着秋实累累。
文学漫道的香樟,高高摇曳生命的旗语;砖窑文化馆的展品,泄露制砖的匠心;燕尾脊古厝组合的村落,真诚迎迓八方宾客……我频频举起欢快的心情,用心定格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古井无波
无井难成古村。
文明赓续进程中,前人的生活向我铺陈。三口四百多年的老井,呈三角形分布。黄山润汲水煮茶,高中清朝嘉庆进士;黄天选打水研墨,赢得光绪秀才公的美誉。清澈甘饴的井水,无私地将虎石一代代黄、涂、郭姓村民哺育。
一口老井在友人凤禧家门前沉思,又老又旧的井沿边,桃花笑得多么灿烂。砖砌井壁的些许青苔,以及寄生砖缝的小草,兆示岁月可以如此沧桑。
古井无波,映出古老的村史。井沿周遭曾是村民浓郁乡情的场所,至今依然敲响村人记忆的匣门。内心富足,灵魂方能高贵。晨昏之时,挑水的人多,却像天上的星星般不争不抢,互相礼让着、相让着。老弱优先,力气大的揪着井绳替力气小的提水。而等候的村民开心地“打嘴鼓”,惬心话语追着春风飘绕,乡情乡音在心间缠绵。
虎石的老井水旺,旱天不涸,清冽之水甘甜无比,名扬四乡八里。
老井还在履行使命,它以电动抽水的方式将乡亲滋养。饮一口虎石水,一种喜悦,渗入心扉。
古石能语
七行虎石,心生喜悦,涂在留言簿上的笔墨,尽管字迹拙劣,却是我对古村热爱的表达。
与虎石七次相约,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总有灵感捕捉。
两只自然天成的石虎,威武雄壮,一只镇守村前,一只盘踞村后,生动逼真。村人言之凿凿,石虎嘉靖之前就有文字记载,不少于500年历史。这是两只福虎,赋予虎石的村名,护佑村庄的生长。
一只小巧石虎,“好事者”稍事雕琢而成,珍藏在公园门口的展室。这只小虎同样是福虎,行人款款而至,总会在虎身上摸福,我不能免俗。
虎石的古石,尽可领略一份穿越时空的祝福。用幸福的目光微笑注视:凸出古厝墙面的石珠,象征人丁兴旺;墙上的牡丹花拼石图案,寄托富贵人生的祈盼;还有寿桃石,寓意世代平安长寿。
历经时光雕琢的古石能语,前人对美感的定义和追求撞击心灵。文化与礼仪交织的虎石,尊重文化的传统依旧传承。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