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b

专访晋江市第四实验幼儿园丁姗莉: 生态式课程助力孩子成长 园长访谈

“快看!我用甘蔗渣制作的纸张成功啦!”“吃着自己种的豆芽,真香!”和往常一样,晋江市第四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开启了充实而快乐的在校生活。为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小主人,该园合理规划学园大环境,充分挖掘每个角落的课程价值,以“生态”为主线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参与规划、设计、布置与美化环境。学园中的一砖一瓦、一区一角、一草一木,都记录和见证着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

各类区域活动 萌娃开启沉浸式体验

关键词:生活

据了解,该园在“以生态教育,创教育生态”的办园理念下,构建了包括生活、区域、运动、游戏、主题五个切入点的生态式课程,引导孩子在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中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比如,在生活课程方面,该园践行“一日生活即课程”,真正关注孩子生活所需,放手让孩子在各个生活环节中的具体场景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互助,逐渐习得各种生活教育技能,包括开展自助式点心活动、起床互助式绑辫子等自我服务活动,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任务责任意识。

在区域课程方面,该园目前已有海龙王娶亲、晋江品牌等项目式区域,一“线”惊奇、环保先行等开放式区域,永辉超市、丫丫农场、小猪佩奇等情景式区域。“有小班以小猪佩奇为情景式主题区域的主要人物,并设置了‘花店’‘超市’‘农场’等,通过情景式的游戏融入数学知识。比如,当孩子拿到一张印有苹果图案和两个圆点的卡片,就要到‘超市’的货架上取两个‘苹果’配送;在‘鱼池’里,孩子们用回形针制作的‘钓鱼竿’进行‘钓鱼’,他们按照‘订单’上的任务将钓到的‘鱼’送往‘农场’。”该园园长丁姗莉介绍道,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孩子开心地完成了自己的“配送任务”,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数学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非常自主、认真,完全沉浸在情景游戏中。

记者在大班段走廊上看到,孩子们正在认真地为自己挑选表演的服装。“大班的创意戏剧是《海龙王娶亲》,美工区的任务是缝制新娘的红盖头,动手区需要制作舞台背景需要的物料,科学区则是研究舞台的灯光背景,数学区是制作、售卖演出门票,语言区则负责把剧目通过绘本的方式画出来。班级的孩子们围绕着不同的‘任务’来开展活动,大家共同为戏剧演出尽一份自己的力。”丁姗莉说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以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老师再为其配上文字,图文并茂地在班级及走廊的墙壁上展示出来,比如“我设计的表演服装”“戏剧大讨论”等。

生成多彩主题活动 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关键词:主题

除此之外,该园还积极开展运动会、环保时装秀、创意戏剧展演、四幼童声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今年开展的‘环保新时尚,炫彩乐童年’环保嘉年华走秀表演中,看着孩子们身着不同主题的服装,从T台上自信、大方地走过来,这一瞬间是家、园共同的努力而呈现出来的。”丁姗莉说道,从“美丽的公主”到“纸箱变身记”再到“秀美国风”等7个主题的服装,都是家长和孩子运用各种包装袋、纸盒、塑料袋、编织袋等材料一同设计、制作的,款式各样的表演服装、头饰等,充分体现了时装秀的环保性、美观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该园每学年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生成颇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活动和社会活动。比如,今年开展的大班数学活动《点心吃什么?》和社会活动《换爸爸吗?》荣获了2022年福建省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在《换爸爸吗?》这堂课中,老师先从一本绘本引入这个课题,鼓励孩子开口畅谈自己心中的爸爸。从集体吐槽爸爸、站队表态换爸爸,到改变主意不换爸爸、回忆和爸爸的点滴……这一系列丰富的情感变化体现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及对爸爸的接纳,从而对父爱焕发出更为全面的认知。而爸爸同步观看直播、亲临现场互动,接纳建议提升自己。丁姗莉认为,该活动能够贴近生活,让孩子生活中的情感诉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让一场潜在的亲子“危机”成为促进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机遇。

开辟特色种植园地 鼓励孩子探索实践

关键词:生态

记者了解到,该学园的生态式课程除了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外,也会从大自然中挖掘课题。比如,改造了户外可以利用的空间,开辟了种植园地,种有葡萄、柠檬、百香果、莲雾、甘蔗、应季时蔬等数十种蔬菜水果。同时,在该园地内增设湿地、阳光房、小棚养殖、鱼菜共生等项目,与孩子共同探讨种植活动的内容,制定照养计划,将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由此衍生出了诸多课程,如,“香蕉成长记”等,满足儿童的需要,拓展孩子的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获得成功的喜悦。丁姗莉介绍道,孩子们每天都会观察植物的变化,老师也会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思考。

从种植区收获而来的蔬菜、水果,孩子们会制作美味的食物,或运用大自然的材料进行生态创作。“今年,我们的甘蔗地收成不太理想,孩子们便收集了家中煮沸、晒干后的甘蔗渣入园,先用研钵捣碎,加入适量水、白乳胶和染色剂,再均匀地将其平铺在过滤网上晾干,阴凉几天便可收获一张颇有质感的原始粗纸。”丁姗莉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思考很多问题:甘蔗地为什么收成不太理想?通过什么工具可以更好地捣碎甘蔗渣?加入多少毫升的水效果更好?孩子自己去观察、记录,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