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跻身大城市 晋江新坐标

晋江深度推进产城人融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本报记者 陈巧玲 摄

本报记者 李玲玲

跻身国家ll型大城市,对晋江来说,是城市发展史的重大飞跃!

撤县设市3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在“晋江经验”指引下,晋江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立足城市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市民生活定位,深度推进产城人融合,成为新型城镇化县域样板。

此次跻身II型大城市,不仅是晋江经济水平、发展潜力、城市吸引力的综合体现,也为晋江未来发展标注了新的坐标。踏上新征程,晋江又该如何定位目标、谋划发展、乘势而上,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晋江实践中再谱“晋江经验”新篇章,成为晋江在新时代的新探索。

晋江为什么能入围?

10月中旬,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义乌市、慈溪市和福建省晋江市4个县级市拿到了大城市“入场券”。“4个县级市被确定为大城市”随即登上微博热搜。一时间,“为什么是晋江”的话题引发热议。毕竟,在全国105座大城市的名单中,大多是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跨入大城市还是第一次。

“大城市”标准如何界定?人口规模是重要考量。根据相关规定,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Ⅰ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为Ⅱ型大城市。晋江以主城区人口101.25万人的规模成功入列Ⅱ型大城市。

作为偏居一隅的闽南小城,晋江陆域面积仅649平方公里,为何人口会向这里集聚?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丁长发看来,人口集聚的背后,与晋江发达的产业、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

晋江实力有多强?也许外人并不熟悉晋江这个地方,但没有几个人不熟知晋江的产品。嘴里吃的食品、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手里拿的雨伞、家里用的纸巾、建房装修的瓷砖,晋江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安踏、特步、九牧王、柒牌、劲霸、七匹狼、恒安、盼盼、蜡笔小新、亲亲、心相印、雅客……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来自晋江。

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晋江孕育了50家上市企业,拥有42枚中国驰名商标,不仅是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运动服装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还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爱心城市、七星级慈善城市等。

晋江用福建省两百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太多不可思议的经济数字。回望历史深处,晋江发展路径的选择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科学的设计,更充满智慧的创造。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总结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20年来,在“晋江经验”指导下,晋江牢牢守住实体经济“看家宝”,缔造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和产业经济奇迹,地区生产总值从277亿元增长至2986亿元,年均增长11.6%;财政总收入从20亿元提高到257亿元,年均增长14.4%。全市建成2个千亿元、5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亿元以上企业超700家,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四强。

“正是因为晋江产业基础好,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流入。”福建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研室副主任陈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吸引外来人口流入的关键。年轻人来到晋江这片土地打拼,站稳脚跟后又带动身边的一批人,人口规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晋江凭什么留住人?

近年来,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成绩斐然,此次跻身大城市更是赢得广泛关注。但与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相比,晋江靠什么留人?

“公共服务不仅要‘提质量’,还要‘均等化’;不仅要让本地人生活得好,还要让外来人口有归属感和融入感。在这方面,福建晋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被央视《焦点访谈》点名表扬的这一举措,是晋江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措施。

作为一座外来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一半的城市,晋江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早在2011年,晋江就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员30项市民化待遇,同等享受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待遇。同时,晋江还率先实现异地高考;为企业员工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房等保障性住房;“包飞机、包火车、包汽车”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一项项“有温度”的举措接续落地,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来晋江扎根发展。

“新学校各方面都很不错,我们都很满意。”家住紫帽镇的新晋江人何女士说,今年9月,她的孩子正式入读清华附中晋江学校高中部。作为这所新办学校的首批学生家长,何女士对学校的环境建设、师资学风赞不绝口。

医疗和教育是衡量城市品质和民生幸福的重要维度。近年来,晋江引入清华附中晋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3大本硕高校、9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版图,其中更有国科大、福大等“双一流”高校。与此同时,还引进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树兰医疗等高端医疗资源,落地全国县域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好病”。越来越多像何女士一样的新晋江人,在见证和参与晋江发展的同时,也共享了晋江发展的成果。

“我经常和上海的亲戚朋友讲,晋江不仅连续21年跻身全国十强县,而且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高速、高铁、机场等一应俱全,市民在家门口可以读名校、看名医,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利郎公司副总裁胡诚初来晋江生活已经24年,当初那个“不成规模”的晋江如今跻身“大城市”行列,成为他回上海滩“炫耀”的资本。

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发展。多年来,晋江“求”人才不拘一格,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企业认定的人才,政府还每月发放补贴。从学徒出身,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管,来自江西的七匹狼公司高级制版师胡牛崽如今每月能领到4000元政府津贴,申请的20万元购房补助也已获批,子女上学还有优惠政策。“人才政策不分本地人、外地人,我感觉自己就是晋江人。” 胡牛崽说。

越来越完善的城市配套,让晋江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而注重“以人为本”的营商环境优化,更让晋江成为炙手可热的就业创业热土。

“人才创业需要环境,还需要鼓励和支持。晋江是个有温度的地方。在人才方面,晋江一直走前列,为创业者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 海归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曾福泉说,强大的产业基础、优厚的人才政策和卓越的营商环境,促使他扎根在这里,成为一名新晋江人。据悉,曾福泉带领团队潜心科研,开发出的产品已成功被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所采用,并与安踏、盼盼等晋江企业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