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海莲
他是厨师,也是歌手;他是刣狮武者,也是木工师傅……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妥妥的一名“斜杠青年”。作为一名已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从不认为自己“老”,“只要心态好,永远都是年轻人。”有着这样年轻的心态,他每天都还在忙碌着,去学校教孩子刣狮、去各村表演、订制私房美食……他就是安海庵前村61岁的“老顽童”尤欢迎。
老有所为 传承刣狮文化
在安海,人们亲切地称呼尤欢迎为“胡须伯”“胡子哥”,因为他那标志性的八字胡。“从20岁就开始留八字胡了,所以大家都记得这胡子。”尤欢迎用手抚着嘴角上翘起的胡子笑呵呵地说道。尤欢迎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外烩厨师。从父亲开始,他们家就开餐厅承接安海各村的外烩宴席。几十年来,他承接的宴席遍佈安海各个村落。也因此,一说那个“胡子”做的美食,大家都知道。
但是,“胡须伯”“胡子哥”为人所知的不仅是他做的美食,刣狮、唱歌,无一样不让人津津乐道。
庵前村的刣狮历史有400多年了。刣狮是一项传统武术文化,起源于明末,倭寇横行沿海地区的时代。为了抵御倭寇的入侵,庵前村村民自发组建护卫队,依靠手中的一切农具保卫家园。而后,刣狮演变成民间传统武术。时至今日,村里的刣狮队经常会组织表演活动,尤欢迎是刣狮队的主力之一。从16岁那年开始学习刣狮,尤欢迎参加刣狮活动已有45年了。“过去练刣狮,身边有什么工具就用什么工具练,像扁担、雨伞、板凳、锄头等,拿起来就能耍一套路数。”长时间练习刣狮,让尤欢迎的身体变得强壮,“这是很好的强身健体的活动,我很喜欢,每天都要练一练。”当得知村里小学要打造一支小小刣狮队后,他和队友们便主动加入了教练队伍中。“这不仅能让孩子们强身健体,还能让孩子们学习更多传统文化,让庵前村的刣狮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自2019年5月开始,每周四下午,尤欢迎便会和队友们走进校园教学生们刣狮,如今已坚持三年多了。没有教学的时候,他和队友们也会凑在一起练习。在尤欢迎家一楼大厅的一侧,一排武器并列,长棍、短棍、长刀、短刀、枪、剑、戟……这十几把武器都是尤欢迎特别订制的,有的还是他亲手打造的。“每一种武器的路数都不同,但是我们这些老队员,几乎每种都能拿起来耍上一套。”说话间,尤欢迎和他的队友们在客厅中间已经操练起来,只见长棍生风、短刀铮鸣,好不威风。“别看我们年纪都大了,耍起来比年轻人还要有力。”
老有所乐 传唱闽南歌传递好心态
除了刣狮,尤欢迎最大的爱好便是音乐了。
走进尤欢迎家一楼的大厅,最醒目的便是墙上的点歌系统。因为爱唱歌,尤欢迎将家中一楼变成了KTV,安装了一套完整的音响设备。点歌系统旁边的墙上则挂满了各种荣誉,上面全是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得到的。
年过六十后,尤欢迎比较少接大型的宴席,只在家中承接一些私房宴席。也因此,他唱歌的时间变多了。几乎每天,他都要和音乐爱好者一起在家中引吭高歌,这些歌友有本村的,也有安海其他村的,更有南安水头过来的。“现在这里就像一个小型的音乐俱乐部,远近爱唱歌的一有空就会过来坐一坐。”尤欢迎和歌友们唱得最多的是闽南语歌曲,“唱闽南语歌接地气,到村里头表演大家都很喜欢。”说完,尤欢迎立刻演唱了一首《草帽老阿伯》,铿锵有力的歌声和诙谐有趣的表演,让人瞬间被带入歌曲营造的氛围里。
说起尤欢迎和音乐的缘分,要从年青时说起了。自小,尤欢迎就喜欢唱歌,但是并没有什么机会学习和演唱。1984年,在尤欢迎结婚那天,一群兄弟来闹洞房,这是一群爱好音乐的小伙子,大家趁机商量着成立一个音乐社团,好好地玩一玩。说干就干,成立音乐社团首先要买乐器,“当时商定每个人出资50元购买乐器,但在那个年代,50元是一笔巨资,很多人都还吃不饱的状态下,为了追求音乐梦想,我们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忙着终于凑齐了所有乐器的款项。”就这样,由这群热血青年组成的庵前轻音乐队成立了。“自那时候开始,我们就经常在一起练习、演唱。”
如今,近40年过去了,当初这群青年都老了,但是他们音乐梦想还在继续,“我们不定时还会聚在一起,一起演奏一起唱歌。”尤欢迎说,当时成立时的乐器他都还好好地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擦拭一下,总能想起当年的热血青春。
“保持好心态人就年轻”
已经进入退休状态的尤欢迎每天过得乐呵呵的,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年轻。闲暇时,他唱歌刣狮子,有时候做做木工(这是尤欢迎另一个技能,没有学过木工的他自学成才,会做各种木作,当年结婚的整套家具都是自己做的)。他还喜欢收藏,遇到喜欢的小玩意,总是会细心地收藏起来。
如果问他为什么每天都能过得那么开心,他会告诉你:保持好奇心、保持娱乐的心态,多多学习新鲜事物,那么就不惧怕年龄了,人的心态就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