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

(上接1版) 万众一心 决战决胜 ——晋江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打好疫情歼灭战(中)

本报抗疫报道组

到战“疫”的最前沿!

在疫情席卷之下,多条战线同时吃紧,到抗疫的最前沿,把鲜红的党旗插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成为党员干部们的战“疫”使命。

“出发!”3月19日,在新塘街道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晋江市人民法院123名防疫骨干迅速集结,随即奔赴新塘。

从当日凌晨1点多接到晋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紧急召集令,用时不到8小时,晋江法院这批骨干,就已经站在新塘13个社区的防疫一线。

数据流调员、秩序维护员、物资搬运工、防疫宣讲员、卡口守卫员、防疫侦察兵……在新塘街道各防疫阵地,驰援人员成为战“疫”的中流砥柱。

不仅各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不少来晋挂职干部也在疫线同向而行。

“我报名,算上我一个!”16日早上8点,当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在微信群发出抽调人员支援一线抗疫的消息后,局长助理丁财珍主动请缨,逆行而上。当天下午,她就迅速奔赴一线,扎进陈埭镇洋埭村,投入紧张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中。

丁财珍是龙岩市上杭县农业局经作站副站长,与晋江结缘于两地的“山海协作”。去年12月,她被派来晋江挂职。

在一线抗疫的日子里,丁财珍还积极响应号召,坚守在陈埭镇海尾村江滨南路的查验点,劝返出入人员,坚守疫情防控“入口关”。“我是一名党员,与晋江人携手战‘疫’是我引以为豪的事,也是我必须践行的使命。”丁财珍说,这次抗疫经历,也将是她挂职生涯中最特别的回忆。

在下沉一线中,如何提升战斗力,加快筑牢战斗堡垒,成为关键。

3月18日13吨、3月21日29吨、4月6日104吨……这是晋江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涉疫垃圾污水应急处置工作专班副召集人曾长兴接手涉疫垃圾处置工作后,日处理量的变化。

疫情暴发以来,作为党员干部,他“疫”不容辞,主动承担起涉疫垃圾处置等相关工作,在责任和压力面前,出色地完成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全流程管理工作,确保晋江激增的涉疫垃圾“日产日清”。

3月19日,是曾长兴接管工作的第一天,因为疫情形势严峻,转运人员、车辆、末端处置机构等,都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如何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晋江转运和处理涉疫垃圾的能力,成为曾长兴重点攻破的方向。

扩充队伍、增加车辆、优化设备……曾长兴找出各环节的症结,逐个突破、一一化解,推动晋江涉疫垃圾日处理量急升到100吨。

在人口流动较大的陈埭镇岸兜村,东石驰援陈埭突击队下沉一线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网格化入户摸排。

“我们按划分的网格图,一户户走访,一家家排摸,并利用发米油、果蔬和核酸检测采样等契机,逐一登记人口数。”东石镇驰援岸兜村第十网格支援队长、党员颜宏晖说,通过多种方式,该网格排查出人口746户、2091人,比他们刚到岸兜村获悉的数据390户、1335人,多出近一半。“这为我们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工作和民生保障打好了基础。”

战“疫”紧张时刻,守好每一道门,才能守护一城人。在各高速路口、交通要道,交通查验点的设置和执勤,就是把好“入口关”的第一道防线。

“马上行动,人员、物资,立即到齐!”3月15日早上9点多,晋江市交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老党员黄志强,接到需要设置各高速口交通查验点的通知后,组织人员马上动了起来。

作为统筹协调各个交通查验点的负责人之一,在这特殊时期,工作要求和标准更高,容不得黄志强有一丝纰漏。为此,黄志强一个多月来总是辗转在各个高速路口的交通查验点,废寝忘食做好统筹安排,攻破一个又一个紧急任务。

逢车必查、逢人必检……本轮疫情暴发后,晋江公安、交警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24小时轮流在查验点执勤值守,确保疫情不外溢、不蔓延。

“您好,请停车,出示健康码、行程码……”随着陈埭镇变为封控区,陈埭民警、党员张宏达迅速响应号召,严格落实公安战时纪律,日夜坚守在防疫封控区一线,对往来车辆、人员,严查细查,不漏一车一人。

如果说守牢各健康查验点是把好“入口关”,那么一批批健康管理中心的投用,则是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前沿“阵地”。

“我是一线医生,更是一名党员。我请求加入健康管理中心工作。”3月17日起,主动请战的晋江中西医结合医院五官科主任李堆银,开始加入风险较大的隔离中心医疗队,进驻磁灶镇健康管理中心隔离点。

他不仅是医生,还身兼“数职”,既负责隔离人员的入住登记、体温测量、核酸采集、中药发放,同时对保洁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做好健康观察对象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心理疏导等。有时,他还化身“生活管家”,给健康观察对象送药、送食品,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等。

虽然事情繁复,但李堆银总是十分耐心。他说,隔离不隔爱,这份爱就需要工作人员来付出。

党员,就要走在前列!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无声,却鼓舞出磅礴的斗志。抗疫以来,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纷纷挺身而出,带头做表率、走前列。

“这里我来,你先去忙别的。”“有什么问题?我来我来。”……在西滨镇驰援陈埭西坂村工作组眼中,这是59岁党员柯千全在工作中最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

作为西滨驰援陈埭西坂村工作组小组长, 柯千全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带领队员们忙碌在战“疫”现场,手把手做好传帮带,巡查防控、物资分发都是冲在最前沿。

是村支书,也是医护人员。有着双重身份的龙湖镇内坑村党支部书记施嘉媛肩负更多责任。

凌晨部署、抓实各项防疫工作,白天紧盯每一场核酸检测采样,医护人员人手紧张时,中午她又披上防护服入户采样……虽然轮轴奋战,但施嘉媛并没有叫苦,她说,战“疫”时刻,作为党员,就要走在前列。

“请大家戴好口罩,前后保持一米距离。”“请大家提前将‘健康码’打开。”……疫情暴发之初,紫帽镇退休老党员王建南就主动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每一轮都没落下。

不只参与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维护,在健康查验志愿点,王建南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凌晨4点最辛苦的值守时间段,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党旗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阵地。我身体还硬朗,希望能为抗疫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王建南说。

“开门,我们来核酸采样了。”在东石镇钻石海岸小区,每到核酸检测采样点的日子,党员蔡金珊就要陪同医护人员,走访十多户行动不便的人家,为他们提供上门采样服务。

蔡金珊是该小区4栋的红色楼栋长,楼内有2个单元、260多户,防疫工作涉及780多人。每一轮核酸检测采样信息要通知到户,每日要上门为居家观察人员测体温,居民的民生需求、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协调解决……抗疫以来,蔡金珊积极协助社区,做好所负责楼栋内疫情防控、民生保障“最后一米”的工作。

“不要拥挤,保持距离。”3月17日一早,安海西门村78岁老党员、老人会会长杨文棋看到启动第二轮核酸检测的消息后,一边忙着通知老人,一边早早地赶到采样点帮忙维持秩序。“我是党员,防疫这事肯定要来帮忙出力的。”在杨文棋看来,党员站到防疫一线,责无旁贷。

“明天7时第三轮核酸检测,第4片区需要5名志愿者,我们要提前到……”3月18日晚10点,三力机车党总支书记刘清国在该企业党员群里发起号召。不一会儿,5名志愿者就已召集完毕。

协助维持秩序、信息录入……疫情发生以来,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号召下,三力机车党总支书记组织18名党员参与五里园一片区、四片区的抗疫工作,一天采样下来,大家常常坚守十多个小时。“抗疫情就是保生产,我们非公企业党员也应该出一份力。”刘清国说。

使命必践

白衣执甲 向险而行

“用生命守护生命是我们必须践行的使命!”在和病毒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向险而行,以奉献护佑安康,用生命践行使命。他们冲锋在最前线,坚守在最难处,是与病毒距离最近的勇士,是守护你我生命健康的天使,是最可敬的英雄!

全员核酸检测采样 他们昼夜奔袭

3月13日晚,晋江紧急部署重点地区全员核酸采样工作。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战役”拉开序幕。

统筹协调、电话通知、分配任务……当晚,晋江市医院接到卫健局紧急通知,要求调派450人紧急支援区域核酸采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负责人员调配的急重症医学部护士长庄丽珍一夜未眠。

紧急调度、快速集结、分赴支援,这样的场景同样在晋江市中医院、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上演。晋江三大医共体闻令而动,2000余名医护人员星夜集结,全力以赴。

一个多月来,晋江先后开展了十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每一轮都是对核酸采样队伍的一次“大考”:

凌晨开始,全市各个核酸后勤保障组全员在岗,忙着为采样队伍备足物资“粮草”。

凌晨3点,数千名采样队员冒着寒风、顶着春雨,迅速奔赴全市各大采样点位。

凌晨5点,采样队成员已经准备就绪,坐在采样台前开始忙碌。

……

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医护人员每穿一次,就是十几个小时。腰肌劳损、髋关节积水、跟腱发炎等情况,成为许许多多采样人员的“通病”。

在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的同时,晋江还组建了一支核酸复采机动队,专门负责对混管异常人员开展复采。他们离病毒最近,却“知险而上”。

来自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医疗服务部的“95后”李陵施是核酸复采机动队的一员,回想起3月23日凌晨2点的入户复采过程,她仍印象深刻。

“那天突降暴雨,我们到达陈埭镇庵上村时,才发现要走的路是条土路,雨一大,整个路面都积了水。”李陵施说,更让大家头疼的是,村里的小巷子没有路灯,车辆也开不进去。时间紧、任务重,李陵施和同伴们顾不上风雨,穿着防护服、拿着采样物资,摸黑前行,成功完成任务。

连日来,机动队24小时待命,入户采样星夜不息、风雨兼程,最高峰时曾出动400多人。

为尽快出检测结果 他们连轴作战

在十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中,有心人可以发现,市民参与采样到收到检测报告的间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一张张核酸检测报告的背后,离不开核酸标本转运人员的及时护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精心检验。

清点核酸检测样本,经过封箱、消毒、签三联转运单、装车后,马不停蹄送往晋江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这是核酸标本转运员王宝桦的工作日常。

疫情期间,她和负责转运的同事都24小时待命。最忙的时候,从早上4点开始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来回运送七八趟,到了饭点随便扒几口饭就又投入“战斗”。她说,检测标本早一分送达,就多一分效率。

“为了完成‘大数量、高质量’的检测目标,我们已经‘连轴转’有好些日子了。”晋江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相关负责人温开镇说,3月13日他们调整了值班表,实行“三班倒”,检验师每人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以上,确保实验室内24小时不停歇。持续多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检验师的肩膀、手臂时常又酸又麻,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保卫生命 他们多线出动

特殊时期,医护人员不仅争分夺秒忙抗疫,也全心全力保障群众急切的就医需求。

4月9日,晋江市医院成功为封控区内一名阴道大出血患者实施了手术。

“当时,该患者阴道出血已有3天,甚至出现出血加剧的情况。”晋江市医院妇科医生回忆说,考虑患者为封控区人员,该院妇科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导管室立即做好术前、术后环境消毒准备,所有参加手术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后,为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术。术后,患者血色素迅速提升,病情稳定恢复。

疫情发生以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成为一个特殊的“战场”,也是防控的最前沿阵地。

晋江各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医护人员,不仅负责隔离对象的一日三餐配送,还开展保洁消杀,为集中观察对象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等。

“针对患有慢性病人群,我们还有针对性措施。”陈埭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副科长李磊说,他们会定期为部分重点人员进行中医药干预,通过“一人一方”来增强隔离对象的体质。

据悉,晋江市中医院在此轮疫情中,为居家隔离对象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参与干预疗法。截至4月19日,晋江市中医院累计免费配送中医预防汤660万余袋、预防方71万余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当大批医护工作者被外派执行检测任务时,留守医院的人员每个人承担着比平时多数倍的工作量,以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

晋江市安海医院神经内科日常承担的是区域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救治任务。该科室有20多个医护人员,仅有4人留守科室。护士卓桂枝就是留守者之一。为了科室的正常运转,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护理25名住院病人的工作中,而她嗷嗷待哺的孩子却因此经常断啜母乳。“在前线出征抗疫的同志们更辛苦,我们多做一点,他们就少一点后顾之忧。”卓桂枝说。

守望相助 他们火速驰援

在晋江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刻,省核酸采样支援队伍火速集结、逆行驰援,从四面八方赶赴晋江,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与病毒“赛跑”、同疫情“较量”,为晋江打好疫情歼灭战做出巨大贡献。

这是一次临危受命,这是一次紧急出征。

“虽然时间仓促,但是我们早有心理准备。”“我们俩是援鄂队员,有经验 ,请大家放心。”“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3月15日晚,福州、厦门、三明、宁德、漳州市卫健委率先派出5支核酸检测应急采样队,1600名核酸采样人员火速集结、连夜启程,纷纷从省内各地奔赴晋江。

抵达后,医护人员们稍作休整,随即兵分数路,奔赴晋江各镇街,投入到紧张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

紧随其后,龙岩、南平、莆田等省内多地区,以及泉州市直医院和安溪、惠安、石狮、南安、德化等兄弟县市,也组成多支医疗队伍,先后驰援晋江。

3月26日凌晨4点,莆田市第一医院医生林梁第二次“出征”晋江。

他在防护服的后背,写下了5个在晋江抗疫的大学同学的名字,还有“莆泉一家”四个大字。原来,他和晋江市医院的吴煌辉、潘文疆、张金星、张少鑫、黄丹妮等5名医生是大学同学。

二次支援晋江,让他感触颇深。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以示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晋江的兄弟姐妹们,莫慌。因为我把你们都背在身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林梁说。

“从3月16日开始,我们就待在晋江了。”4月1日早上9点,刚刚结束陈埭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的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林岩生告诉记者,当天凌晨1点,他们队29人接到采样任务后,就兵分八路,火速赶往陈埭镇洋埭村,一直采样到早上8点半才结束。

来晋支援半个月,林岩生和其他支援队员跑遍了陈埭镇、池店镇的所有村落。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村镇干部、群众、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不管我们到哪个点,也不管我们是什么时间段到达,村镇干部都会问我们吃了没有。有时凌晨两三点采样结束,村里人一定会留我们下来,让我们吃点夜宵再回去。”林岩生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3月下旬的几天,当时气温骤降又下雨,但每每结束采样任务,总有一碗碗冒着热气的面线糊,在等待着他们。

“福鼎肉片支援安海土笋冻,必胜!”“漳州四果汤支援东石海蛎煎!”……自疫情发生以来,在晋江各个核酸采样现场,总能看到省内多地医护人员支援晋江的身影。他们写在防护服上的暖心话语,点亮了晋江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希望,也坚定了晋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