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老人家跟我们一起奋战在一线做志愿者,这点很触动我”“每个人背后都有家庭要照顾,但是为了大家的生活仍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我最担心的是团队里这群天天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年轻人的安全”……在我的采访中,有“00后”志愿者,也有距退休只有4个月的抽调干部;有新晋江人,也有本土企业家。当他们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时,都会说自己尽的是“一份绵薄之力”,那些令他们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总是在他们身边。
了解讯息,为微信上收到的求助寻找解决方式,采访、整理信息、成稿……由于身处本轮疫情最初暴发点丰泽区,我被要求居家的时间比我的同事来得更早。然而,看着同事们冲锋一线,有的为保障报纸编辑出版直接住在了报社,身为记者,不得不居家办公是非常煎熬的事情。
焦虑之下,唯有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挖掘新闻、发现故事。作为产经记者,企业抗疫故事、捐赠信息等报道是必须要跟上的,帮助企业了解物流讯息等非报道层面的工作也已是工作的“另一面”。同时,我还参与了新塘、陈埭、安海等街镇抗疫故事的采访。
在抗疫一线工作者沙哑的声音中,我得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正在以自己的力量在保护着这座城市,他们所说的“微薄之力”形成了巨大合力。如何写好他们的故事成了我每日的课题,他们眼里的感人之举都是有关别人,而他们的感人之举也被旁人所记下。每每微信上收到关于报道的良好反馈时,我总感愧疚,只能说,这大概是我能尽的一份绵薄之力吧:转发准确的讯息,做好记录者,传递温暖与希望。记者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