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效果图。

英林中心小学旧校区。
3月11日,对于英林中心小学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由劲霸超2亿元全资捐建的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项目正式开工。与此同时,英林中心小学与晋江市实验小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软硬件双提升,这所有着92年办学历史的小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朝着“百年名校”的目标迈进。
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项目是英林镇镇区更新改造项目“四中心,一片区”(即英林中心小学、英林中心幼儿园、英林镇中心卫生院、养老中心和英林村旧村改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英林镇镇区更新改造项目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英林镇党委书记吴靖宇表示,多年来,劲霸以“绿叶对根的情意”默默回馈英林这片土地,不遗余力地支持英林的强村、教育和慈善等事业,在新一届党委、政府谋划镇区更新,提出“四中心,一片区”的构想时,劲霸立马提出全资捐建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新校区,并着手进行规划设计,仅仅一个多月就得以实现。
盼新生 英林中心小学筑新巢
英林中心小学创办于1930年,至今已有92年的办学历史。而迁建这个念头,这所学校已经“想”了十几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发展空间狭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学校发展受到限制。”英林中心小学校长洪荣华说,学校目前占地面积8128平方米,却有28个班级、1400多名学生。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小学生均用面积不低于14.5平方米,英林中心小学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事实上,20多年来,英林中心小学一直面临着学位紧缺的压力。洪荣华介绍,早前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是镇区(英林村)户籍适龄儿童,以及在镇区购房、经商、打工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这么多年都是超负荷状态。”洪荣华说,后来,随着教育部门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以及2020年马山村、陈山村纳入学校招生服务范围,更加剧了这种压力。
“我们把能够用上的教室都用上了,目前学校里没有一间空余的教室。”洪荣华说,因为校园活动空间有限,每天的课间操,不少学生要站在停车位、走廊下等边角区域做操。“学校无法举办一次像样的开学仪式、毕业典礼,甚至是‘六一’儿童节,都要分年级、分时段组织活动。”说起这些,洪荣华非常无奈。
2007年,英林中心小学后座双层教室与教师宿舍拆除重建为六层综合大楼。然而,这一举措对于问题的解决只是杯水车薪,“学校周边是密集的居民楼,扩建已再无可能。”洪荣华说,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学校整体搬迁。
日夜期盼学校搬迁的还有众多家长,英林村村民洪金乐就是其中之一。洪金乐的大女儿已经从这所小学毕业,而小儿子正就读三年级,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活儿,他干了9年。“早上入学、晚上放学两个时间段,校门口的交通十分拥堵。”洪金乐说,小学门口的荣乡路并不宽敞,只有双向两车道,而坐落在这条路上的还有英林中学和英林卫生院。“车多路窄,早高峰、晚高峰必堵车,每次看到孩子背着书包穿梭于车辆间,作为家长,相当揪心。”
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学校每天安排老师、家长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心里还是盼着学校能够搬迁,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学习环境。”洪金乐说。
交钥匙 劲霸超2亿全资捐建
近年来,校方及群众对学校迁建的呼声愈发高涨。
去年,英林新一届党委政府到位后,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同时全盘谋划镇区更新改造项目,提出“四中心,一片区”的构想,即英林中心小学、英林中心幼儿园、英林镇中心卫生院、养老中心和英林村旧村改造。
听闻这一消息,劲霸集团董事长洪忠信主动衔接英林镇党委、政府,表达全资筹建英林中心小学和英林中心幼儿园新校区的意愿。
洪忠信说,他曾经梦想有一天,能以一己之力在家乡建造这样一所学校 ——“一看一观、一入一触,都能感受和体验到的是一个盛产‘诗礼传家、书香门第、大家大师’的所在,是一处孩子们乐意学习、创造、玩耍、充满好奇心、身心快乐健康成长的地方,是一所让人一看就懂、心向往之的百年(老校)名校”。
因此,在得知家乡正在筹建学校时,洪忠信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决定由劲霸负责建好这两所学校后交给政府公办,俗称“交钥匙工程”。洪忠信的父亲洪肇明得知儿子的这一决定后,感到十分欣慰。
洪忠信说,企业发展壮大了,能够带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引领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做些可持续发展惠泽百年的事,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一如他们创办英林心慈善基金会时达成的共识:让我们一起把善良传递下去,让子孙后代以我们为榜样,为我们而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林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英林中心小学与晋江市实验小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英林中心小学纳入晋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统一管理。
据了解,晋江市实验小学建校至今已有112年的历史,是晋江市直小学中的龙头校,其办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全省知名,全市首屈一指。晋江市实验小学校长傅彩虹介绍,两所学校将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开展集团化办学合作,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将英林中心小学孵化成比肩市直优质学校的名校,让英林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有与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促改造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学校真的要迁建了!”在一次教师工作会议上,洪荣华向老师们公布了这一消息。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大家兴奋地讨论着,“校长,我们能办多少个班级?”“校长,新学校建在哪儿?离这远不远?”“校长,新学校是什么样的?”……
“我希望新的学校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化办学需求,配备完善的功能教室和生活设施。”副校长洪英栋发表了自己的畅想,“操场要够大,可以容纳全校师生举办活动。还有教师宿舍,也很重要。条件较好的教师宿舍能够帮助我们学校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
当消息由老师传递到各个班级时,整个学校变成欢乐的海洋。“其实,我一开始有一点点不开心,因为我们等不到新学校建成了。”六年级学生古代湘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但她更多的是为学校、为将来的学弟学妹感到开心。古代湘还是学校排球队的队员,“因为操场太小了,每次训练总是害怕砸到其他同学。”古代湘希望新学校能有一个大大的体育馆和更多的运动设施,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
“老师和同学们期盼的,将来都会有的。”洪荣华介绍,新学校总投资超2亿元,占地面积358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941平方米,差不多都是旧校区的4倍大。主体建筑包括综合楼、教学楼、图书楼、体育馆等,按48个班、在校生2000人的规模进行规划设计。
活动当天,许多英林人自发到现场围观,“英林村许久没发生过这样的大好事了。”英林村党总支书记洪金益笑容满面道。他说,英林中心小学前身只是一座英林村民为子侄启蒙的塾馆,上世纪30年代初改为新制学校,后又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从一所小规模的农村小学变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小学。“92年了,这所学校为我们英林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我们每一个英林人都发自内心地爱着学校,所以当听说学校既要迁建又要集团化办学时,大家都由衷地感到高兴。”
“几年后,我们英林村经过一番改造,大家住上了高楼、读起了名校,这日子过得一点不比城里人差。”洪金益越说越开心。
为加快把蓝图变成实景,英林镇党委、政府下决心、提信心、真用心、持公心,有序推进镇区更新改造项目。目前,镇区更新改造项目中的另一个教育民生工程——英林中心幼儿园迁建项目已初步确定选址。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教育先行。这两个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英林镇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繁荣区域教育事业,还能够进一步完善镇区功能,增强镇区人口集聚能力,对于推进镇区改造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专访
洪肇明:很欣慰,很赞同
柔暖的阳光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在劲霸创始人洪肇明身上。看着英林中心小学项目开工,想着不久后,这片土地上将传来朗朗读书声,他开心地笑了。
他,和他的家族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得知洪忠信有意以劲霸名义捐资超2亿元兴建英林中心小学时,洪肇明很欣慰,立即表示赞同。
“我读到小学三年级时不得不辍学,家庭困难啊!我希望家乡的孩子们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洪肇明的想法很朴实。
多年来,洪肇明始终认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也就是这个理念,使他成了员工拥戴的老板,使劲霸的凝聚力坚如磐石;也因为这个理念,让他几十年来,慈善为本,为公益事业捐资上千万元,帮助了无数的人,成了当地有口皆碑的热心人。
种过田,当过生产队队长,劲霸初创期拆下门板当裁床……经历过苦日子,洪肇明更想替他人“撑伞”。为员工设立爱心基金、捐资助学、帮助灾区群众……洪肇明做起公益来很大方,在各项慈善公益方面的捐款超2亿元。
诚如斯言:“财富取之于社会,应该回报社会。”
“不少家族企业难逃‘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我和孩子们都认为企业要长久发展,不能留太多钱给子孙,别盖很多店面让他们收租。有余钱最重要的是做两件事——打造品牌和做公益事业,唯有这两件事价值永恒。”洪肇明说,企业壮大了就要回馈社会,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胸怀太窄了,企业就发展不起来。他希望下一代能赓续夙愿,做一些惠泽百年的事。而今,一切都在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着。
声音
洪忠信:回报家乡是一件幸福的事
梦源英林,圆满英林。
以一己之力,在家乡建造一所百年老校,是劲霸集团董事长洪忠信的梦想。3月11日,捐资超2亿元,全资捐建英林中心小学,洪忠信深藏于心的梦想终于成真。
“我的梦想源自于我父亲多年来的言传身教,也源自于我承继父业四十余载的上下求索。”洪忠信从小便听父母说起爱国侨领、企业家、慈善家陈嘉庚回乡创办学校的故事。陈嘉庚先生“饮水当思源,要成大事,需行大义”的精神,像灯塔上的光芒,指引着他要坚守一生的方向。
而孩童时,只要村里的乡亲有困难,父亲总会第一时间掏出口袋里的钱,并得到母亲的微笑默许。虽然当时家里并不宽裕,但洪忠信的父母从不曾拒绝过那些求助的眼神,哪怕在经济最不景气时,也是能帮就帮,但私底下他们对自己却很节俭。在那个年代,没有慈善和公益等说辞,施予援手,并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是出于善意的本能。
洪忠信从小便在这样的耳濡目染的氛围中长大。在他看来,老一辈邻里间最朴素的相互帮衬,是根植于人们血液里的那种纯朴的善良与温情。自小播下的向善种子,随着年岁渐长而发芽拔节,更萌生了要仿效陈嘉庚先生创办学校的想法。
家乡有需要,洪忠信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家乡未来的发展,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洪忠信说,企业发展壮大,有责任引领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做些可持续发展惠泽百年的事,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洪忠信表示,教育是一场漫长而温暖的旅程,优美的校园环境固然重要,但也仅是其中的一项要素,唯有为师者能安心传道授业解惑,方可培养出乐于求知、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孩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洪忠信说,自己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英林中心小学,在全体老师的不懈耕耘之下,有百年名校市实验小学的加持带动,一定能成为孩子们求知若渴、茁壮成长的乐园。
反响
香港英林村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新宇拉链董事长洪清江:
此次劲霸集团董事长洪忠信先生能够出巨资为英林中心小学建新校区,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这一善举让所有英林人、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感到钦佩和欣慰。
晋江的海外人士对教育历来非常关心。英林中心小学是先有董事会才有学校的。彼时,英林的贤达人士对教育很重视,积极发动社会捐款兴办学校。从祠堂办学,历经几次搬迁,才有现在的规模。此次捐款,将为英林中心小学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我们相信,软硬件兼备后,英林中心小学会越来越好,让英林子孙后代享受好的教育,为国家、为社会、为乡村培养更多人才。
香港英林村同乡会会长洪清传:
对于英林中心小学的学生、对于整个英林镇而言,这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喜事,值得乡亲们为此高兴、鼓掌。无论是地方还是国家,要致富,都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单单有钱没人才是不行的,因此教育至关重要。
我们期盼着,英林新校区未来可以多培养人才,多出成功乡贤,多一些像洪忠信这样的企业家,多为家乡事业发展做贡献。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乡贤重视家乡、反哺家乡,做出每个人的贡献。
菲律宾晋江市英林镇各乡联合会、菲律宾英林村同乡会秘书长洪肇胜:
看到热心人士出资捐款迁建英林中心小学,我们很高兴。英林中心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学校,92年来培养了很多出色的人才,对社会贡献很大。我们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学生在宽大明亮的教室里,接受良师益友的指导,茁壮成长。我们期待着,能够有软硬兼具的现代化一流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乡贤反哺家乡、支援家乡建设,在英林有着优良的传统。过去,无论是到菲律宾,还是世界各地拼搏的英林人都会回乡建设。家乡的医院、学校、道路建设都离不开他们的贡献。这点很棒,也是值得弘扬和学习的。
晋江宏兴服饰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兴:
洪忠信先生是一位热衷慈善、热心公益的企业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身上,我们深刻明白,作为一位企业家,要懂得反哺社会、回馈社会。作为一代青年,我们也会将这样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学校新校区的迁建,不仅可以提升英林镇的整体教育水平,还将提升整体的人文素质。与此同时,对产业振兴、乡村振兴都有积极的助益。同时,学校的迁建,将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年轻一代最关心的便是孩子的教育,他们围着孩子转,孩子的教育在哪里,人才便去哪里。因此,做好教育,既可以留住本地人才,还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
晋江云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梓烽:
企业家的大爱和行为,影响着一代代人。洪忠信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让我思考着是不是可以像他一样,在我们所在的地方、产业,做出榜样性的举动,去引导、影响身边人。
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程度的衡量性标志。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英林中心小学与实验小学的联合办学,极大提升了师资力量,让我们对教学质量充满信心。这也意味着英林人在家门口就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晋江号手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景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决定着未来发展。洪忠信斥巨资捐赠,帮助英林中心小学迁建,掀开了英林发展史的重要一页,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这是一件有益于社会的大好事。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一个家庭要脱贫致富更要靠人才。只有教育才能培养人才。要做好教育,就要办好学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我们期待着学校培养出不拘一格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项目开工仪式上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