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

藏在“藏头诗”里的故事

徐建平

真没想到,这次无意间,我当了次“网红”——今年7月的毕业典礼上,我给367位小学毕业生送了份别致的礼物——“藏头诗”祝福语。我用每个同学的名字开头,编两句祝福语,并手写。每份祝福都不一样,在网络上热闹了一阵。

毕业典礼前的一天,加班写这些祝福语到晚上10点多,完工后随手发了个朋友圈。没想到,本地和湖北一家媒体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条消息,阅读量高达59万多人次,还冲上了微博热搜——我在懵里懵懂之间,就体验了一次“网红”。

为什么做这件事?初衷很简单。对一个人来说,小学阶段六年,是学习时间最长的。给毕业的孩子们留下一个别样的念想,让学校成为其成长历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驿站,是每个毕业班老师每年思考的命题。老师们很用心,设计了“时光印记”——展现六年级入学时的掌印等多个环节。而我,平时就有用孩子的名字写“藏头诗”“点赞”卡的习惯,用来为孩子们的出彩表现鼓劲。毕业典礼前半个月的一天,我突发奇想,如果能用“藏头诗”的形式给孩子们送份祝福语,一定很别致,于是赶紧让人设计了简单的纪念卡。本想,祝福语用打印的形式,签名用手写,但纪念卡太厚,打印机老卡,再重新印,一来浪费,二来来不及,干脆就手写吧!一开始,我自己都没有信心,不敢说出去,期末事多,只能在晚上加班写,最迟的一个晚上写到了凌晨2点多。孩子们的名字中,有的重名,有的是生僻字,一度让思路“肠梗阻”。但我的倔强让我坚持了下来,赶着赶着,终于在毕业典礼的前一天赶出来了。

“弘志图强争朝夕,坤山领秀应可期”“子以四教向五彩,烊金为梁志鲲鹏”……撰写的过程中,我有意将学校的“五彩”文化内核和吉祥物“鲲鹏”结合进祝福语里,让孩子们铭记这些学校的文化符号,融入他们的血液和梦想里——感恩,必须从铭记开始。每年毕业季,我都会让孩子们写下《五小,我想对你说……》,然后汇编成册,当成毕业礼物人手一本。孩子们的心是细腻的,从操场到和木楼,从大榕树到吉祥物,从校长到老师,都有许多温暖的瞬间在他们心间定格。如六年7班的丁苑清写道:“学校的午餐越来越美味;曾经老旧的投影仪,变成了智能白板;原本的空地,建起了小花园。四年级时,校门口大榕树下搭起了石桌,给晚归的学生提供了休闲学习的地方;五年级时,学校和木楼建成了,我们有了可以坐460个人的大舞台;六年级时,学校运动区增加了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材,让我们的锻炼有了用武之地……”

毕业典礼那天,上午我刚好参加一个会议,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这些祝福卡是由班主任先发给同学们。我没有直接看到孩子们拿到这些卡片时那一刹那的表情,但至少可以相信,六年6班小记者丁艺昕事后写下的“校长的赠言是如此新颖,我会一直记得……”是多数孩子的心声。

说实话,我的书法一般,这些“藏头诗”祝福语因为种种制约,有的稍显牵强,但无论是网友们“校长做了班主任应该做的事”的批评,还是“我女儿是五小上一届的毕业生,她说真羡慕这些学弟学妹们”的鼓励,抑或是之前毕业生要拿初中毕业证来换祝福的调侃和我女儿的评论“他女儿也不配”的无奈等,我都坦然——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教育,在许多时候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但工作不能按部就班,选择了从常态中选择一种不一样的改变,给自己、给孩子们一些惊喜。筑梦前行的路上,又一次挑战自己,我做到了。

有时候,向着艰难出发,在打破自己舒适的同时,带给自己和职业生涯一些印证和安慰——那些从执着到执念的努力,那些职责之外的付出,维护着生存之外的纯粹和憧憬,早晚会有人听见。

前段时间,我写了句话与学校的伙伴们共勉:“让孩子站在我们的双肩探索五彩的世界,让孩子们透过我们的双眼烛照最好的自己”——致梦想、敬初心、见未来。(作者系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