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_吴晓艳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晋江商务局获悉,作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晋江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运营跑出“加速度”,截至昨日,出口货值已超17亿元,特别是4月5日以来,出口货值日均超1亿元。
试点运营跑出“加速度”源于服务升级。据了解,4月2日起,晋江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实现了厦门关区所有口岸通关一体化模式,也就是在鞋纺城市场内采购的货物可在厦门关区内所有口岸就近通关。此举有助于企业进一步节省物流和时间成本,助力中小微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出口”。
作为贸易新业态,晋江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从2020年12月30日启动运营,拥有“通关申报便捷、增值税免征不退、多主体收汇”等优势,截至目前,共吸引企业和商户860家,组货公司、报关代理164家入驻,主要出口货物涉及建材类、鞋类、纺织服装类、化学工业用品类等12类,出口国家和地区达92个。
昨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货物通过审批,在晋江陆地港顺利通行直接出口菲律宾,让入驻鞋纺城的这家公司——晋江市新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黄洪伟终于松了口气。当天,该公司帮忙采购出口建筑类、机械类等产品货值达200多万美元。
“以前一些微小型企业、商户无法出具增值税发票,产品要出口就要通过其他渠道,不仅麻烦,成本也增加了。现在货物打包好以后,直接联网审批,既节约了人力和运输成本,也提高了出口速度。”黄洪伟告诉记者,试点运行解决了鞋纺城市场商户“单小、货杂、品种多”无增值税发票等贸易难题,让外贸变得简单起来。
晋江市迪菲诗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晋江鞋纺城新成立不久的报关代理公司,总经理黄少波告诉记者,此前他主要通过厦门公司帮助晋江外贸企业承接代理出口业务。去年听闻晋江鞋纺城贸易试点获批后,他第一时间赶回晋江成立了新公司并入驻。自今年2月份运营以来,公司帮助客户完成出口贸易货值达1000多万美元。
“现在管理系统完善了,办事效率提高了,操作时间也缩短了。”黄少波表示,传统的外贸出口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把整个申报流程走完,而通过贸易试点仅需花几分钟通过线上申报便可以顺利出口。企业在外贸上也不用担心成本、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大胆地放手去做。
试点跑出“加速度”,这也标志着晋江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迈上了新台阶。“试点运行带来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可以繁荣、盘活专业市场,同时还可以规范税务管理,促进晋江地区的出口增长。”晋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会引导更多有需求的主体入驻鞋纺城。此外,晋江还拥有如海西建材城、五金机电城、食品城等专业市场,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区域,将试点延伸到更多专业市场上,让更多的商户享受相关政策红利。